7月1日起,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極端天氣可能導致洪水、泥石流等災害,其突發性強、破壞力大,唯有思想上高度重視,繃緊避險之弦,方能最大程度守護好生命財產安全。
避險意識,人人都要有,時時不能丟,這在危急關頭就是保命的關鍵。前不久,廣東茂名貴子鎮中和村因暴雨發生滑坡。正是因為村干部劉名芳在發現水流湍急、渾濁泛黃且夾雜泥沙后第一時間警覺,立即上報并與大家挨家挨戶疏散群眾,才在滑坡前1小時內安全轉移25戶村民,實現零傷亡。密切關注預警信息、主動了解防汛知識,讓風險意識再強一分、應急響應再快一秒,就能給生命防線再多一道屏障。
以避險意識為引領提升避險能力,離不開全社會的協同參與。比如,多地政府自然資源部門派遣專家,分赴鄉鎮開展“挪床行動”,指導臨坡處的群眾“住前不住后、住上不住下”,以避開危險。一些幼兒園通過自編防汛兒歌、手繪防汛漫畫、制作防汛小視頻等形式,普及安全常識,確保孩子們知危險、不犯險。政府、學校、企業等共同發力、創新形式,開展多樣化的防災減災科普宣教活動,方能切實增強民眾避險意識、提升避險能力。
有“人防”更要有“技防”。浙江杭州富陽區依托“數智+AI”技術,及時預判風險,提前轉移78歲獨居老人,成功避免一起山體土石滑落事故。四川成都彭州市部署無人機,實時監控地質災害,自動生成預警信息,為防災工作提供了強大的“天空之眼”……筑牢數字“防御網”、形成智能“指揮鏈”,有利于掌握主動權,打贏應對極端天氣的硬仗。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1日 05 版)
江蘇省沛縣 郭元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