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綠肺中探尋藝術空間,會是怎樣的詩意體驗?一座藏身公園的藝術空間歷時半年打造,如今正悄然成為一處融合自然氣息與人文深度的藝術新境。2025年7月19日,備受矚目的藝術家張恢個人藝術展“恢恢有余——張恢的摩登詩行”在中新涇公園腹地的“心經藝空間”拉開帷幕,在草木蔥蘢的環繞中,為觀眾獻上一場跨越紙本與瓷器的詩意漫游。
本次展覽由心經藝空間、上海市中國陶瓷藝術家協會、張恢藝術工作室聯合主辦,并得到長寧海外聯誼會、長寧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及長寧區新涇鎮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長寧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白雪茹,區委常委、區統戰部部長、長寧海外聯誼會會長王羅清,副區長顧潔燕,新涇鎮黨委書記卞曉清,新涇鎮鎮長蔣麗萍,區綠容局副局長王曄菲等出席開幕式。
上海市中國陶瓷藝術家協會陳海波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現當代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遠教授,藝術家張恢先后致辭,長寧區副區長顧潔燕宣布展覽正式開幕。
此次展覽主題“恢恢有余”源出《莊子》中“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一句,意指技藝超絕,做事揮灑自如。以此四字來描述張恢的藝術實踐,不僅由“恢”字遙相呼應名彰其境,更是對張恢創作氣度的精準寫照——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具象與抽象之間游刃穿行,盡顯從容。
張恢的藝術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生于上海,深受林風眠藝術精神滋養,早年負笈東瀛的經歷,將浮世繪的瑰麗色彩與日本美學哲思融入其創作。歸國后,他以開放的海派文化為根基,于多元載體上重新詮釋東方女性的摩登風韻,形成了獨屬于他的藝術語言。步入展廳,紙本彩墨與瓷上釉彩構成兩大核心展區,呈現張恢對“她”的溫柔凝視。
紙本之上,彩墨淋漓流淌詩意
在紙本作品中,身著旗袍的“大小姐們”翩然浮現。藝術家以婉轉流暢的弧線,勾勒出立領斜襟、起伏開衩的東方氣韻筋骨。這些線條不僅是服飾的輪廓,更是女性內心世界的流動隱喻。纖指間或拈一支煙,或執一柄扇,這些浸潤歲月的日常物件,被賦予凝練的象征——既是過往優雅的回響,亦是摩登當下的微妙點綴。她們或倚、或立、或舒展腰肢,萬千姿態里藏著欲語還休的故事與情愫。
瓷器之中,烈火淬煉升華意境
當創作轉向溫厚的瓷泥與熾烈的窯火,張恢的藝術語言呈現出另一重性格。瓷面上的筆觸趨向凝練、克制卻又奔放。青花與釉里紅交織中,女性形象走向寫意抽象,繁復細節被提煉為參差靈動的細膩線條,輪廓在若隱若現中化為含蓄的暗示。陶瓷固有的雅正與畫中女性的風韻性感在此水乳交融,烈火的淬煉升華了意境,從具體形象中掙脫,抵達更為深邃的詩意。女性成為永恒的詩眼,其獨立氣質凝為時代符號,在傳統根基上結出飽含當下感的果實。
雙重媒介,共譜摩登詩行
紙本墨彩的氤氳與瓷器釉彩的流光,兩個質地迥異的世界,在張恢筆下達成無言的默契。他精準捕捉不同載體的視覺“回聲”,賦予它們統一的目光與溫度。立足傳統文脈與現代氣息的交織點,張恢以溫潤而堅定的筆觸,從容譜寫深情而充滿張力的摩登詩篇。一切都“恢恢乎,游刃而有余”。
當公園的自然之美與展廳內的藝術之韻相遇,逛公園也成了邂逅藝術的浪漫方式。心經藝空間負責人表示,未來該空間不僅僅是藝術展示的平臺,更將充分利用公園環境優勢,貼近市民們的日常生活,舉辦豐富的展覽、公共教育活動、藝術講座、工作坊等,成為一個面向市民的公共藝術客廳,讓大家在晨練的步履間、在周末的親子時光里,就能輕易與藝術相遇。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恢恢有余——張恢的摩登詩行
展覽開放時間:2025年7月19日— 8月19日
(注意:試運營階段,目前展期內每周二、三、五下午14:00 — 17:00對外開放,其余時間暫不對外開放)
門票:免費
展覽地點:心經藝空間(哈密路1221弄4號樓,中新涇公園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