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畫壇,董廷新先生是個令人驚異的重要存在。這驚異,來自于他源源不竭的創造力,來自于他在繪畫藝術上的不斷探索與創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切換——創作思維的切換、創作方式的切換、創作技法的切換。
不同的藝術家,有著截然不同的藝術氣質和藝術追求。以唐詩為例,李白的汪洋恣肆,杜甫詩沉郁頓挫,王維的靜謐深遠,白居易的平實自然,都創造了詩歌藝術的高峰與奇跡。所以,藝術的價值在于差異,而不在于雷同,如果可以允許千篇一律,那么今天的復印高仿機器就是頂尖的藝術家了。還是齊白石先生那句話說得好:“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是藝術創造的一大規律。因此,當我們驚異于董廷新先生的藝術“切換”時,不能武斷地視為離經叛道,而是尊重藝術發展規律的創新之舉。因為一部中國繪畫史就是一部創新史,這是毋庸諱言的。
深山樵歌
于是我們看到,早期就得到張鶴云、張樂毅、郭志光、解維礎等名家真傳,長期浸潤于傳統山水、花鳥之中,藝術根基扎實、藝術功力深厚的董廷新先生,并不滿足于那些程式化的表現,而是在傳統水墨技法中漸漸融入了新的元素,如光影的運用與調適,重彩的鋪陳與渲染,乃至現代繪畫的想象與變異等等。
山水清音
他的有些作品,是在傳統繪畫的基礎上向前走了那么一小步,如創作于2024年的《山水清音》《泰山印象》、2025年的《深山樵歌》,題材、構圖、線條、筆墨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樣貌,但又明顯增加了新的光影藝術成份,讓人既能欣然接受,又感覺耳目一新;有的則走得較遠,不但筆墨語言有了很大變化,還更多引入了造型藝術元素,試圖以新的形象增強畫面的內涵和表現力,如創作于2025年的那幅花鳥作品,畫上題詩“澗水無聲繞竹流,一鳥不鳴山更幽”,但那兩只鳥的眼神,卻與題詩意境形成了強烈的反差,讓人在它們的眼神中反復揣摩其中的多重意蘊;有的則大步向前邁進,如創作于2025年的《夏之夢》系列,在創作思路與構圖上完全脫離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范式,借助中國的水墨與顏料,大膽將夸張、變形的動物、植物、器物和天空、大地、海洋、城市,按照畫家的非邏輯想象組合在一起,生動鮮明地表現了“風華如夢”這個既清晰又模糊的主題。
夏之夢(之一)
我理解,這就是“切換”,這就是董廷新先生意圖使用的三種切換模式。對于前兩種,絕大多數人應該能夠接受和理解;對于第三種,可能會覺得比較突兀,或者會發出“這還是不是中國畫”的疑問。對此,我們是否可以反問一句:“這不是中國畫又是什么?”只不過是他放棄了中國繪畫山水、花鳥、人物的傳統題材,以筆墨、色彩寫夢,寫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已。
我覺得這是董廷新先生借助西畫形式,向自己內心開拓的一個有益嘗試。他好像又回到了自己的年輕時代,回到了童年時光,可以毫無顧忌地放下所有的枷鎖、程式、負擔,任憑內心自由表達。試想,如果是一個沒有任何中國傳統繪畫“框框”的孩童提筆落墨,渲染色彩,他會畫成什么?大概就會畫成董廷新先生這個樣子。這是童心的體現,自由的抒發,是董廷新先生藝術“切換”的重要探索與實踐。我們今天實在不能輕易斷言他的成功與失敗,我們只能把這些繪畫作品看作一個重要的存在。它們的價值,或許要到很久以后才能體現出來。很多創新藝術的價值,不是那么容易就被當下的人們認識的。如果都能認識,它的創造性、先鋒性肯定大打折扣。
董廷新先生是個具有創造性、先鋒性的藝術人物,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他剛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時候,就懷揣著打開視野、穿透古今、融匯中西的豪情壯志,與一些朋友在濟南組織了“山東省青年美術奉獻展”。那批美術作品,以其既承續以往又追求創新的嶄新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曾經給人以強烈的沖擊與震撼,并被稱為“85美術思潮”。
其后的董廷新先生雖然大有回歸傳統之勢,但四十年間,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繼承與創新的邏輯一直在他內心激烈交鋒,他的探索之路也從來沒有停止。只不過他更加明了了,如果沒有雄厚的基礎空言探索,就會誤入歧途,就會因缺乏根柢而徒有其表;只不過他更加明了了,那些大力引進西方美術體系、繪畫理論和繪畫技法的藝術大師,如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同樣也是深扎傳統的藝術巨匠。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既是一個反傳統的猛將,同時又是一個中國傳統文化滋養出來的巨人。要想在藝術創新上殺出一條新路,必須是“猛將”與“巨人”的合體。
秋水春云萬里空
而今,四十余年的沉潛積累,四十余年的面壁深思,四十余年的廣泛游歷和對西方哲學的深鉆細研,四十余年的內心糾纏與靈魂搏斗,使他既對中國傳統繪畫有了更加深刻的體察,也讓他放眼世界,對新的藝術因子、文化因子、精神因子有了更加廣泛的了解,這就為他積極“切換”、不斷“切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切換”是一個結果,更是一個過程。這個結果是階段性的,而過程卻是持續的、永久的。藝術發展、創新之路,可能就是一個不斷切換的過程。我們如果用更長更遠的眼光,來看董廷新先生的藝術道路與藝術實踐,四十年的歲月也不過是短短一瞬,而且已經定格為過去。我們相信,這樣一個藝術家,雖然已經到了回望往昔的年齡,也有了回首過去的資格,但他卻不會就此沉湎,止步不前。他定會將過去的一切全然放下,重整行裝,再度出發,去追求一個新的高度,開拓一片新的天地。
如果說,“85美術新潮”是董廷新先生的第一次藝術“切換”,那么今天就是他的第二次。我相信,或許十年,或許八年,或許是更長或者更短一個時間,他還會迎來自己的第三次、第四次“切換”。經過屢次“切換”、屢次變身的董廷新先生,最終將以什么樣的姿態和面貌立足畫壇,我們無法想象,但是非常期待。
是的,我們非常非常期待。
文/張期鵬,2025年美東時間7月15日于大西洋東岸,來源:鴻儒書院·文化傳承)
畫家簡介
董廷新,畢業于山東工藝美院,為山東省中國畫學會原理事,山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藝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山東省東西方比較文化學會國畫創作研究院執行院長,山東省中華文化促進協會書畫院特聘畫家,山東旅游畫院副秘書長,山東海岱畫院名譽院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
董廷新致力于中國水墨畫藝術創新,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2018-2019年度連續兩次被山東省中華文化促進協會授予“德藝雙馨”文化工作者;其獨特的畫風深得業內專家好評,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先生,荷蘭前文化、教育部長奈斯安女士、西班牙馬德里市長何賽·馬丁內斯、馬達加斯加駐華大使讓路易羅班松大使、沙特駐華大使圖爾基·艾勒馬迪及英國StartupFunding Club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斯蒂芬佩奇先生等國外政要收藏了其作品。
另外,加拿大《國際藝術新聞網》、山東省中華文化促進會畫院、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省畫院、大美墨韻美術館、中國百強美術館、北京郡王府、山東省旅游書畫院、山東省廣電網絡集團美術館、山東省文化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中共山東省紀委辦公廳、宜興市紫澍軒藝術館、中煙集團山東分公司、山東省圖書館、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貴賓室及齊河博物館群等機構也收藏了其作品。
董廷新年表:
1985年,參與組織舉辦山東省青年藝術奉獻展,史稱“85新潮”。
1986年,山東大學圖書館舉辦聯展。
1994年,作品《春季》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5周年畫展。
1997年,作品《水墨山水》參加山東省美協主辦的慶香港回歸畫展獲二等獎。
1997年,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展。
1999年,《芙蕖萬里圖》參加山東省美協主辦迎澳門回歸畫展獲優秀獎。
1999年,應邀赴意大利舉辦畫展。
2000年,《葦塘雙棲圖》參加山東省美協“跨世紀中國畫精品展”獲優秀獎。
2002年,作品《紅荷葉》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60周年畫展。
2017年,應邀參加郭志光教授師生畫展。
2018年4月15日,應邀參加大美墨韻中國畫名家作品展。
2018年4月27日,應邀參加山東省中華文化促進協會書畫院成立畫展。
2018年5月23日,在宜興紫澍軒藝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2018年7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辦個人畫展。
2018年11月,參加“大美榮成”全國書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2018年12月,參加山東省旅游畫院在山東大廈美術館成立畫展。
2018年12月,參加中國著名畫家楹聯書法展。
2019年8月,參加山東旅游畫院成立一周年書畫展。
2020年1月,參加山東省圖書館山東省知名書畫家迎春作品展。
2020年9月,參加翰墨長城-將軍·書畫名家聯展。
2020年9月,參加趵突泉濟南新七十二名泉主題創造邀請展。
2021年5月,應邀參加“百佳書畫作品,慶祝建黨百年”中國驛書畫展。
2021年6月,應邀參加山東省東西方比較文化學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安慶書畫展。
2021年7月,應邀參加山東省文旅聯誼會書畫展。
2021年7月,應邀參加山東旅游畫院在威海華夏城作品巡回展。
2021年8月,應邀參加在山東新聞大廈舉辦的山東花鳥畫院成立書畫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