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水竹幽居圖》
鏡心?設(shè)色紙本 41.5×86.5 cm
題 識 (一)吳下人多水竹居,館娃宮接越來溪。太湖三萬六千頃,一舸西施許獨攜。摩耶精舍寫水竹幽居圖,并拈小詩。八十二叟爰。
(二)六十九年庚申(1980年)重陽后一日,付與十兒心智收之。
鈐 印 張爰、大千居士、摩耶居士
著 錄 1.《張大千年譜》,第477頁,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年版。
2.《張大千詩文集編年》,第205頁,榮寶齋,1990年版。
出 版 1.《張大千的生平和藝術(shù)》,彩頁第21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2.《天水無垠:張大千的生平與藝術(shù)》,彩頁,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十兒心智”即張大千次子張心智(1927-2006) ,小名“亞?!?。四川內(nèi)江人,擅畫。心智雖為大千次子,但張家取大排行法計算,故一代人皆一起排列,因而大千稱心智為“十兒”。大千、心智父子感情深厚,1941 年心智隨父赴甘肅敦煌臨摹敦煌莫高窟壁畫,心智侍奉乃父左右,前后歷時兩年。1949年,張大千遠赴南美,張心智則留寓內(nèi)地,父子兩人從此天各一方,此生再無見面。1980年張心智因公赴港,在港給老父撥去了電話,大千聽到兒子的聲音再也抑制不住思念,頓時老淚縱橫,失聲痛哭起來。通完電話,大千遂作橫幅潑墨山水一幅,托弟妹帶去香港轉(zhuǎn)交張心智。這張山水畫,就是本幅《水竹幽居圖》。
1976年,張大千結(jié)束了二十余年的海外飄零生涯,回臺購地籌建“摩耶精舍”,并自此定居臺灣,直至仙逝。張大千這一時期的藝術(shù)風格,一方面受身體因素的限制,故多以粗筆寫意為主,工筆之作幾乎絕跡不畫。早年的俊秀,中年的精工,都在這一時期轉(zhuǎn)向,愈加趨于樸茂、蒼潤和沉郁。另一方面也因為其周圍藝術(shù)欣賞群體的轉(zhuǎn)變,他將那種近乎西方抽象畫的濃墨重彩的潑彩潑墨山水技法,進行了細微的調(diào)整,而以潑、寫兼用法寫畫山水。本幅《水竹幽居圖》即為該時期,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張大千山水佳作。
—版權(quán)聲明—
版權(quán)歸原創(chuàng)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nèi)容!原創(chuàng)內(nèi)容 如需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