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上世紀50年代,我國的開國少將王明貴將軍帶著外交儀仗隊等待在機場,準備迎接前來訪問中國的朝鮮領導人金日成。
等待、迎接、敬禮,一切程序都井然有序。可王明貴將軍在各項程序結束以后,突然上前,一把摟住了金日成的脖子,并與這位遠道而來的領導人說笑談天。
周恩來
可事后,他卻遭到了周總理的嚴厲批評。中國的開國少將與朝鮮的領導人,為何會表現得如此親近?周總理又是因何而批評王明貴的?
- 組織接待,舉止親近
中國和朝鮮之間的關系,在經過抗美援朝戰爭之后,變得更為緊密。朝鮮被我們當成友好的鄰居,朝鮮對我國慷慨相助的行為也心懷感恩。
1953年,中國志愿軍將“聯合國軍”趕回三八停火線時,時任朝鮮領導人的金日成還親自聯系毛主席,對志愿軍的行為表達了真摯的感激之情。
志愿軍班師回朝時,朝鮮的領導人和眾多民眾更是自發前來送行,雙方的感情可見一斑。
在這以后,處于國家建設關鍵時期的中國,也和朝鮮廣泛開展了各項合作,雙方都在為共同進步的目標而努力著。
金日成
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對中國也一直抱著特殊的感情。50年代末期,他滿懷期待地開始準備自己接下來的訪華行程。
當時,我國的外交工作由周總理全權負責。周總理是一個十分講究大國風范和外交禮節的領導者,同時也十分看重朝鮮這個友好鄰國,所以想在迎接金日成的時候就展現我們的熱情態度。
他突然想起,金日成早年間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部分將領較為熟悉。因此,他特意找來開國少將王明貴將軍,把迎接金日成的任務交給了他。
周總理對王明貴說:
“金日成同志這次是以朝鮮領導人的身份來訪問中國的,所以你一定要注意組織儀仗隊,還要好好把控我們的歡迎流程,切莫讓我們的貴客感到不舒適。”
王明貴本是個大大咧咧的剛直性格,不過看到周總理鄭重其事的模樣,他也知道了此事的重要性。
所以他向周總理保證:
“請總理放心,組織上分配給我的任務,我王明貴從不敷衍了事。這次,我也保證完成任務。”
周總理自然是相信王明貴的,不過,他本著細心謹慎的性格,還是把接待的諸多細節都再次向王明貴將軍交代了一遍。
儀仗隊需要多少人數、警力應該放在什么時間點、怎么引導金日成去往領導人會面地點,該用什么樣的敬詞和謙詞,事無巨細,周總理都清清楚楚地交代了。
王明貴也老老實實在一旁聽著,并且認真做了記錄。作為開國少將,他必然不可能是草莽之人,因此這個工作任務對他來說也不在話下。
之后,王明貴就投入了緊鑼密鼓地準備工作中。如周總理交代的那樣,每一個細節他都會親自過問,儀仗隊每一位成員的敬禮姿勢他也會親自檢查。
時間總是在忙碌中飛快流逝,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訪問中國的日期轉眼就到了。王明貴將軍也早已準備齊全,就等著國家的貴客來臨。
在事先約定的那天,他帶著儀仗隊的成員提前出發,早早便來到機場等待。在等待過程中,他親自再次確認細節,確保萬無一失。
在耐心等待了一段時間以后,金日成的專機抵達了機場。作為朝鮮領導人的他,帶著朝鮮代表團緩緩走下飛機,受到了中國接待團的熱烈歡迎。
按照外交禮節,儀仗隊首先對朝鮮代表團的到來做出了問候,王明貴將軍也一臉嚴肅,上前對著金日成敬了個禮。與此同時,周總理伸出雙手,以國家的名義與金日成的雙手握在了一起。
整個歡迎流程萬無一失,各個細節都十分到位,周總理對此也非常滿意。
可他沒想到,在正式的歡迎儀式結束以后,一個意外的插曲卻發生了。
就在王明貴引著金日成和朝鮮代表團往回走的時候,他就好像是被突然放開了束縛,毫無顧忌地用手攬上了金日成的脖子。
碩大的笑容在他的臉上突然出現,他的聲音也隨之變得高昂,從內而發的喜悅早已掩蓋不住。他與金日成勾肩搭背地往回走,嘴里還不停地說著話,看起來十分興奮。
周恩來
周總理當場只是皺了皺眉,并沒有說什么。金日成雖然有些意外,但見到對方是王明貴,很快就明白過來,臉上揚起笑容,接著對方的話一起聊天。
若不是有國家儀仗隊在此,單看兩個人的動作和神態,他們二人還真好像是一對久別重逢的摯友。
此時的周總理卻有些后悔,他明知道王明貴將軍的性格大大咧咧,總體上不拘小節,他就不應該把這么重大的任務交給對方。
讓周總理如此糾結的王明貴將軍,確實不是一位簡單的人物。
- 東北抗日,神勇無敵
對于曾經在東北三省橫行霸道的日本人來說,最讓他們聞風喪膽的名字或許不是我黨和國民黨的許多戰功赫赫的將領,而是王明貴。
1943年10月,在抗聯教導旅蘇聯境內營地的王明貴將軍
王明貴是我國的開國少將之一,他最突出的功績就是在東北剿匪戰場上的貢獻。可鮮為人知的是,他在抗日戰場上同樣神勇無敵。
不少關東軍部隊在聽到王明貴這個名字時,根本無法生出與對方正面對抗的勇氣,只能倉皇地選擇撤退。由此可見,王明貴對于日本人的威懾力有多強。
1910年,他出生在東北吉林省的一個貧困家庭之中。由于從小受到地主階級的剝削,他便立志要成為一個推翻階級統治的人。而后遇到共產黨的軍隊,他就像是遇到了自己的歸屬,毫不猶豫地加入了其中。
王明貴的作戰范圍大多集中在東北地區,尤其是在戰爭爆發以后,與關東軍和偽軍部隊斗智斗勇,更是成為了他的日常。
1940年,王明貴帶著自己手底下的戰友們在抗日戰場上創造了一個奇跡。
王明貴
當時,他們在行軍過程中遇到了一隊偽軍。相比起往常遇到的敵人來說,這群人的裝備明顯弱了一些,而且體格也不如東北土生土長的漢子強壯。因此,王明貴打定主意,他得從這群偽軍身上搶些東西過來。
于是在不講究任何戰略戰術的情況下,他帶著兄弟們一擁而上。很快,一小隊偽軍就徹底被他們打散。
除了繳獲對方的槍支彈藥之外,王明貴還提到了一個關鍵點,那就是讓大家盡快把這群偽軍身上的外套給扒下來,穿到自己的身上。而接下來,就是戰略戰術派上用場的時候了。
在隨后的行軍過程中,他們變得更加謹慎,時刻關注著前方是否有偽軍到來。若發現有敵人到來,穿上偽軍服裝的那批人就趁著機會混入對方的隊伍中,與埋伏好的戰友里應外合,再次剿滅一支隊伍。
抗聯騎兵
這個方法屢試不爽,通過這一手段,王明貴所帶領的整支隊伍都成功穿上了偽軍的衣服。
既然偽裝成功,他們便不必再束手束腳。王明貴直接指著號稱“治安模范縣”的克山縣城,對手底下的戰士們說:
“日本鬼子總說克山縣牢不可破,我今天就要看看,咱們破不破得了!”
他采用夜間急行軍和突襲的方式,成功在克山縣周邊制造了騷動。而后,他們借著身份的偽裝,趁亂混進了克山縣城。敵人在明,他們在暗,接下來的行動更為方便。
一夜之間,王明貴帶領的戰士們就把克山縣攪得天翻地覆。日本人眼中鋼鐵一般牢不可破的縣城,日本人引以為傲的防御系統,在王明貴的面前也成為了笑話。
1941年,他率領著騎兵與日本人開戰,又創造了一個絕佳的戰績。
他假意不敵,引著日本的憲兵隊一點點來到大學之中。習慣了溫暖氣候的日本人,在雪地當中顯得有些左支右絀。而騎在馬背上的我軍戰士,相比較起來卻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直到把日本人全部引入圈套之后,他才終于展現出自己真正的獠牙,發揮騎兵隊伍的全部優勢,把這一隊日本精銳部隊徹底消滅。
日本人被徹底打散之后,才終于意識到一個真理,那就是在東北的冰天雪地之中,沒有任何一支隊伍敢跟東北抗聯的騎兵較量。可惜,臨死之前的幡然醒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在東北抗聯的日子,是王明貴一生中最難以忘懷的日子。與日本人斗智斗勇的生活雖然艱苦,但是作為一名中國軍人,他覺得那是他最大的榮耀。
也是在這段抗戰時期,他與金日成結識了。當時的金日成還不是朝鮮的國家領導人,當時的王明貴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少將。
他們只是東北抗聯一營和三營的營長,只是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
后來抗戰勝利以后,他們各自都有了新的工作任務,也奔赴了不同的崗位。分別以后,他們也沒有機會再見面。
正因是老相識,所以在機場接到金日成之后,王明貴才會一時之間有些激動,激動得又有些忘乎所以,做出了在外交場合不太恰當的舉動。
不過,從情感上來說,他攬著金日成脖子呼喚對方老金的行為,倒還算合情合理。兩個人的重逢讓他回想起了那段并肩作戰的日子,他也自然而然地把面前這位朝鮮領導人當成了自己的親密戰友。
所幸金日成自己對此也是毫不計較,能夠剛剛抵達中國的時候見到王明貴,他也是萬分開心。所以對方主動與他聊天,他也積極地回應著。
而且后來回到朝鮮以后,他還特意給王明貴運來了兩車禮物。可見,二人之間是有著一定基礎的戰友情的。
雖然王明貴的行為能夠理解,可周總理卻不打算就這么放過他。
- 嚴厲批評,注意規范
周總理雖然沒有當場做出反應,可在與金日成告別之后,他卻單獨叫住了王明貴,對他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周總理說:
“他是以朝鮮國家元首的身份來中國訪問的,他不再是以前的營長了。如此正式的外交場合,你做得實在是太有失分寸。”
經過周總理的提醒,王明貴自己也明白,敘舊不是不行,但絕不應該被放在外交場合中進行。外交場合中,交際雙方代表的絕不是個人,而是他們背后的兩個國家。
正是因為這一點,周總理才會如此關注外交禮節,關注外交過程中的細節。
總理自己,在個人的外交工作當中,也隨時注意著細節問題。
1972年去機場迎接美國總統尼克松時,周總理提前許久站立在機場等待。在尼克松下了飛機以后,他第一時間上前,并且向著對方伸出了雙手。
對方是美國總統,代表著美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而且,尼克松來到中國,本身就是為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而來的。
考慮到各個層面的因素,伸出雙手主動與對方交握的周總理,是在第一時間向對方表達我們對尼克松總統本人的尊重和對美國的尊重。
而且,在與尼克松握手之后,周總理還開口說:
“這是跨越大洋的一次握手。”
周總理明白,中美兩國之間的關系一直比較微妙。現在尼克松總統首次來到中國,或許本人會體會到些許的尷尬情緒。
雖然這份尷尬對于久經沙場的國家領導人來說不算什么,可貼心的周總理還是盡量化解,盡最大可能為對方營造舒適的氛圍。
他的一句玩笑話,完全緩和了當場的氣氛,也讓笑容爬上了尼克松的臉龐。在從機場去往中南海的路上,尼克松也完全放松下來,精神狀態不再緊繃。
周總理的臨場反應,為之后的中美會談開了一個好頭。
這就是外交場合當中的細節,而細節一向是可以決定成敗的。所以,注重外交禮節和外交細節的周總理,才能夠在外交場合中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結語:
馳騁東北沙場的王明貴將軍,性格一向不拘小節,所以才在外交場合忘了規范,被重逢故友的情緒給帶偏了軌道。
周總理理解他的反應,但也必須對他的行為做出批評。
周總理的嚴厲態度,體現的是一位大國外交負責人的風范,這也更是為之后的外交工作人員樹立了一個榜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