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六六
前幾天,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的兒子維維正趴在沙發上,入迷地刷著手里的短視頻,絲毫沒有發現我的到來。
就連吃晚飯時,維維也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仿佛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我忍不住問朋友:“孩子天天沉迷手機,你也不管一管?”
朋友卻不太在意地說:“哎呀孩子平常上學挺累的,好不容易放個假,讓他玩玩又何妨?”
我看著那個對屏幕入迷的孩子,心里有些擔心。
要知道,暑假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時光,但同時也是“壞習慣”最容易滋生的時期。
如果家長不加以引導,這些壞習慣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新學期的學習狀態。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暑假里孩子最容易染上的6個“壞習慣”。
希望每位家長能引以為誡,科學引導孩子,幫孩子度過一個充實、愉快、健康的假期。
晚睡晚起,作息混亂
暑假一到,很多孩子就開始“放飛自我”——
晚上熬夜打游戲、看動畫,白天睡到中午才起床,三餐不規律,整個人昏昏沉沉。
偶爾熬個夜、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么問題,可是如果每天都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很容易引起作息紊亂。
紊亂的作息生活不僅有損身體健康,使大腦功能紊亂,也不利于孩子習慣的形成。
更重要的是,孩子開學之后將很難適應學校的作息,注意力難以集中,萎靡不振,影響學習狀態。
但改掉壞習慣,也不是一日之功。切記不要操之過急,一下子把孩子從“黑白顛倒”的狀態拉回到“早睡早起”的狀態,這樣會讓孩子難以適應。
如果孩子已經熬夜成癮,可以每天提前15分鐘睡覺,慢慢調整。
同時,也要注意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比如保持臥室安靜、昏暗、涼爽,睡前避免劇烈運動或看刺激性的內容等。
作息規律、早睡早起的孩子,贏得的不僅是時間,更是健康和自律的人生。
沉迷手機,成為屏幕奴隸
一位媽媽曾這樣吐槽:
之前的假期,因為兩口子工作忙,就把孩子放到了鄉下奶奶家。
老人對孩子也比較溺愛,孩子想玩手機就讓他玩個夠,結果孩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都在玩手機。
開學之后,孩子變得臉色蒼白、眼神渙散,一離開手機就表現得坐立不安。
更不要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寫不進去,短短開學幾個禮拜,她就被找了好幾次家長。
現在的孩子,一到假期就人手幾個電子設備,手機、電腦、ipad……
但研究表明:
過度使用屏幕設備的孩子,會對大腦前額葉皮層產生負面影響,皮質層變薄,大腦過早老化。
后果就是,孩子記憶力越來越差,注意力渙散,影響大腦整合能力及讀寫能力。
父母千萬別讓孩子寶貴的假期,被電子屏幕綁架。
可以與孩子制定電子設備使用規則,每天最多使用1-2小時,并嚴格執行。
用現實中的興趣替代電子屏幕,比如帶孩子去戶外運動、去郊游、閱讀、做手工,轉移注意力。
最后別忘了以身作則,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機,才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飲食不均,零食當飯吃
前幾天,我去找姐姐辦事,一進家門,姐姐不在家,卻看見小外甥窩在沙發上看電視,吹著空調、吃著西瓜,好不愜意。
面前的茶幾上堆著各種各樣的零食:薯片、餅干、爆米花、辣條……
我打開冰箱一看,里面全是各種碳酸飲料,還有雪糕冰淇淋。
小外甥還自豪地說:“這次考試我考得不錯,這些都是媽媽犒勞我的!”
等姐姐回家,實在忍不住提醒她:讓孩子少吃點零食,關注一下孩子的身體健康!
很多孩子,放假在家無比放縱,隨時打開冰箱找吃的,薯片、可樂、冰淇淋不離手;
還有一些孩子飲食極其不規律,早飯不吃,到了半夜狂吃夜宵,暴飲暴食,攝入太多油膩生冷食物。
要知道,零食中高糖、高鹽的成分很容易引發孩子的健康風險,而且常吃零食,也會干擾孩子對正餐的興趣,容易引起代謝異常。
《神經科學雜志》也研究發現:
長期高糖飲食,會損害大腦的“海馬體”(負責學習和記憶的重要區域),讓孩子的學習能力下降,注意力渙散。
家長一定要叮囑孩子每天按時吃早飯,維持正常的身體運行節奏。
同時,還要給孩子合理安排飲食,以清淡為主,蔬果搭配,均衡營養。
健康的身體是孩子未來的資本,別讓“垃圾食品”偷走他們的活力。
宅家不出門
暑假本該是孩子活躍的時候,但很多孩子卻整天窩在家里,不是躺著玩手機,就是看電視。
想想過去的孩子,沒有手機、電視和網絡,但暑假卻過得比誰都充實。
下河摸魚、上樹抓鳥,幾個孩子在外面瘋玩一天,別有一番樂趣。
這也是為什么過去的孩子一般很少有心理疾病,身體素質也更好的原因。
一位兒科醫生,曾對孩子們的現狀做過總結:
“又懶又不愛動、又不愿意出門、整天地睡、看手機、無所事事。
原本愛動愛鬧的孩子,長期待在家里,只會一天天萎靡下去。
漸漸地,你會發現孩子變得磨蹭拖拉、沒有時間觀念;變得嬌氣敏感、玻璃心。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學習學不進去,出去玩沒有思路,什么都懶得干。”
孩子需要多走出家門,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可以帶孩子去公園游樂場、大街小巷,亦或是到大自然中走一走,這些嶄新的環境,會不斷地刺激孩子的大腦。
可以適當安排戶外活動,比如騎車、打球、爬山等;如果室外活動太熱,可以安排游泳、羽毛球等室內活動。
可以去菜市場、超市走一走,感受一下人間煙火。
趁著暑假,讓孩子放下沉重的書包,走到外面,充分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吧。
只顧著玩,忘了規劃學習
很多孩子一放假就跟脫韁的野馬似的,忘乎所以。
至于暑假作業,更是拋之腦后,一直拖到假期最后幾天才想起來瘋狂補。
臨近開學趕作業,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甚至厭學情緒;長期拖延也會讓孩子養成不良習慣,影響未來學習效率。
有句話說得好: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放暑假!
雙雙考上清華大學的雙胞胎學霸焦宇晨、焦宇曉曾在演講中談起自己的學習秘訣:
“我們的關鍵,就是在于充分利用寒暑假。
學習好比在 400 米跑道賽跑,春季和秋季的學期是直線跑道,寒暑假是彎道,彎道更有可能趕超,有人利用彎道超越了,有人在彎道上被人超越。”
暑假雖然是放松的時候,卻也是孩子成績“彎道超車”的關鍵時刻。
我的建議是,每天保持定量的學習,把作業分解成小任務,循序漸進完成。
也可以定一些階段性目標,比如一周要讀完一本書等;
父母也要定期檢查進度,避免孩子完全放任自流。
幫助孩子充分地利用好暑假,做到松弛有度,不僅可以鞏固課業,還能收獲一個充實有意義的假期。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一放暑假,許多孩子就仿佛四肢退化:
“媽媽,我的襪子呢?”
“爸爸,幫我倒杯水!”
他們一個個變身小王子、小公主,甚至連穿衣、整理書包這樣的小事都不愿意自己做。
這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不僅會讓孩子缺乏自理能力,還會使孩子缺乏一定的責任心。
被北大錄取的鐘朋辰,父親在外打工,媽媽在張家界風景區做保潔員。
從小到大,他都是自己洗衣做飯,還經常收拾家務,努力幫父母分擔。
他還經常在家做好飯菜,給景區的媽媽送過去,讓她吃上一口熱飯。
要知道,養孩子的目的,是讓他們長成獨當一面的人,而不是讓他們躲在父母的羽翼下面,坐享其成。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整理房間、洗碗、洗自己的衣物等。
也可以帶著孩子做一次飯,讓他從去市場買菜到洗菜、烹飪、洗碗全程參與一遍。
真正愛孩子,不是替他扛下所有風雨,而是教會他學會獨立面對世界。
有句話說得好:
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也是滋生墮落的溫床。
暑假是孩子放松的時候,但絕不是放縱的時候。
壞習慣一旦養成,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糾正。
作為家長,我們要在“放養”和“管教”之間找到平衡,幫助孩子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你要相信,你現在所有的心血和付出,都是在為孩子鋪就未來的路。
與各位父母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