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吉林市船營區殘聯緊緊抓住吉林省殘聯創建“吉康之家”的有利契機,以香麓社區為“吉康之家”項目試點,聚焦殘疾人需求,通過完善核心功能、優化服務體系,讓殘疾人切實感受家的溫暖,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錨定試點定位,突出三大核心功能
康復服務精準化,提高生活質量。香麓社區“吉康之家”委托有醫療資質的康復機構運營,配備先進專業康復設備,由專業人員為殘疾人定制個性化康復計劃。針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重點推進居家康復服務。例如:肢體二級殘疾人趙靜波,腰椎術后,截癱3年,不能自主翻身、坐起、站立、行走,通過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相結合的科學手法和指導,現能自主翻身,并且能拄著拐杖站立后行走,各項功能有所改善。截至目前已為60名殘疾人提供個性化服務,殘疾人身體狀況顯著改善,家屬滿意度極高。居家康復服務范圍逐漸擴面,將擴展至330人。同時,利用全國助殘日等時間節點,組織康復機構開展義診、知識講座,累計為398名殘疾人提供康復知識宣傳服務,相關活動被“學習強國”、“船營發布”等報道。
托養照護暖心化,減輕家庭負擔。聚焦智力、精神、重度肢體殘疾人照護需求,“吉康之家”提供全方位日間照料及居家托養服務,涵蓋家庭衛生清潔、衣物清洗、按摩等內容。目前已有11名殘疾人享受居家托養服務,專業細致的照料不僅改善了殘疾人居家環境和生活質量,更緩解了其家庭的照護壓力,讓家屬感受到“吉康之家”如家人般的關懷。
就業幫扶實效化,助力自立自強。香麓社區“吉康之家”構建“職業規劃+技能培訓+崗位對接”一站式就業服務體系。開展3期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培訓殘疾人130人次,從“技能提升”到“崗位對接”,“吉康之家”切實托起了殘疾人的“就業夢”,目前已成功幫助17名殘疾人就業,讓他們通過勞動贏得尊重與價值。
優化服務體系,在社區構建多元溫暖網絡
文體活動豐富化,點亮精神生活。香麓社區“吉康之家”注重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定期為孤獨癥殘疾人組織書法、傳統文化閱讀等文體活動,豐富其精神世界,打造放映廳、棋牌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區域,為殘疾人提供多樣化休閑選擇,營造了和諧美好的社區氛圍。
志愿助殘常態化,匯聚愛心力量。成立由網格員、在職黨員、志愿者組成的3人志愿服務小隊,常態化開展陪伴、照料等服務,用實際行動為殘疾人送去溫暖,讓“吉康之家”的關愛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保障服務精細化,傳遞政策溫暖。“吉康之家”全力落實殘疾人保障政策。嚴格執行“兩項補貼”制度,截至目前享受殘疾人生活補貼913名、享受殘疾人護理補貼1395名、同時享受兩項補貼605名;完成60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通過發放語音對講門鈴、語音電飯煲、定位手表等消除居家障礙,提升殘疾人生活品質,解決殘疾人居家生活的核心需求;加強法律援助與維權宣傳,提供法律咨詢9人次,提高了殘疾人的法律意識。此外,社區注重無障礙環境建設,設有盲道、扶手及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確保殘疾人安全便捷參與社會生活。
強化思想引領,凝聚聽黨話跟黨走共識
香麓社區“吉康之家”通過優質服務與暖心關懷,將黨和政府的溫暖切實傳遞給殘疾人。從康復服務的精準幫扶到就業崗位的用心對接,從文體活動的豐富開展到保障政策的落實落地,每一項舉措都讓殘疾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黨的關懷。
今年以來,船營區殘聯以黨建領航,緊緊抓住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有利契機,堅持學查改一體推進,用“開門教育”,扣開殘疾人的心扉,不斷突出“吉康之家”核心功能,完善服務體系,使越來越多的殘疾人 在“吉康之家”收獲了幸福與希望,堅定了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下一步,船營區殘聯將總結香麓社區試點經驗,持續推廣“吉康之家”模式,讓更多殘疾人感受家的溫暖,不斷提升幸福指數。
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添奧
圖片來源 船營區委宣傳部
責編 張添奧
二審 丁美佳
終審 李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