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考古探掘工項目實操環節比賽現場。受訪者供圖
火辣辣的日頭炙烤著川蜀大地。
李蕾蹲跪在探方內,俯身仔細觀察著土樣,然后迅速趴在小凳子上一筆一畫地做著記錄,黃豆大的汗珠滾落下來,顧不上擦拭,他又迅速放下筆,抓住燙手的探鏟站起身來,向一旁的探孔奮力探去……
這是7月4日,第二屆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現場的一幕。
作為中國文物行業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技能賽事,來自全國30個?。▍^、市)的293位文物技能高手在四川省瀘州市同臺競技,分別在6類項目中盡顯其能,參賽選手均是各地選拔出來的精英。
當天,考古探掘工項目進入實操環節。不同于金屬、陶瓷、紙張書畫、木作、泥瓦作等文物修復項目,該項目實操環節是在野外露天探方內進行,時長達13個小時,由考古勘探與探方發掘兩部分組成。進入該環節的45名參賽者要根據地形地貌綜合研判,找準定位,確定探孔位置,要根據不同土質、土色、包含物等因素劃分堆積單位依次發掘……這一環節,考驗著考古探掘本領,也考驗著身板兒。
39歲的李蕾,已算不上太年輕。然而,從文物考古角度而言,39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沉下心,就像在雄安開展考古發掘那樣,全神貫注、規范操作、竭力探尋。”烈日下,李蕾手握探鏟心中默默地說。
從2007年參與河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到2010年參與河北省早期長城資源調查,再到2011年從計算機專業畢業后因愛好而進入文物行業,再到2013年到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時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參與考古發掘工作……18年來,他奔走在多個田野考古工地,先后參與30余項文物考古項目。
“我不是考古科班出身,渴望扎根一線從頭學習?!辈稍L中,李蕾這樣說。
32歲那年,迎來新挑戰。那一年是2017年,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設立雄安新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國內多家考古機構組成雄安新區聯合考古隊,同時雄安新區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站正式成立,李蕾成為第一批駐站考古人。
雄安新區敞開懷抱,給扎根于此的年輕人舞臺,讓他們在畫卷上盡情揮灑汗水和才智——
從參與張六西遺址、東小里—白龍西南墓地、南陽遺址主動性考古發掘工作,到參與制定河北省田野考古發掘標準化建設標準,到貫徹踐行考古前置的“雄安模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可出彩。在雄安考古中,我們見證了李蕾等年輕人的艱苦付出和快速成長?!倍嗄陙恚罾俚热艘恢备S著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陽遺址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雷建紅共同開展考古項目。雷建紅告訴記者,扎根雄安8年,李蕾逐漸成長為一名成熟的考古工作者。賽場上完成的那些看似簡單實則不簡單的項目,真實地反映出了這些年輕的考古人經年累月的學識積累和實踐能力。
參賽選手中有白發的考古人,也有年輕學子,大家傾注心力,發揮工匠精神,在烈日下用實際行動展現了當代考古人的風采,詮釋了可貴的定力和執著。為期4天的比賽中,河北12名選手參加了全部6類項目,共6人獲獎,獲獎人數創新高。其中,李蕾獲考古探掘工項目一等獎,實現了河北省的新突破,與他一起扎根雄安新區的考古人柴新路獲考古探掘工項目三等獎。
“我從河北來,我從雄安來,追尋考古夢,練就好本領!”采訪中,李蕾說,“擇一事終一生。我們是賽場的答卷人,也永遠是田野考古的答卷人?!?/p>
黃驊市融媒體中心
來源 | 河北日報客戶端
編輯 | 趙浩伊 實習編輯 | 劉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