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球外交棋盤突然沸騰。特朗普訪華可能性激增,俄方主動釋放“三邊會晤”信號,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卻選擇回避。民調顯示,超60%全球受訪者認為“大國協調將影響未來十年地緣安全”。一場圍繞北京的外交新局,正在悄然成型。
三邊布局暗流涌動
7月中旬,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氣氛發(fā)生微妙變化。特朗普,一度被認為最強硬的對華人物,近期密集出現在多家美國主流媒體頭條。6月底,特朗普在閉門座談會上罕見表示,“中國不是敵人,我們需要新方式接觸”。政策圈流傳,這一表態(tài)成為美中緩和的轉折點。
緊接著,7月初,美國國務院放寬了乙烷對華出口限制,部分AI芯片出口許可也獲技術性松動。英偉達等公司中端芯片許可重啟,被市場解讀為中美競爭出現“窗口期”。這一變化令全球科技企業(yè)為之一振。
中國的回應則更加細膩。10日至18日,“鼓嶺緣”中美青少年合唱周在福州、北京兩地舉行。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高調回顧二戰(zhàn)時期中美聯合抗日的歷史,強調“中美并不注定沖突”。
合唱活動邀請了多位“飛虎隊”美籍后代,強調兩國人民間的歷史友誼。央視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重點欄目密集報道,為外界釋放出“中美關系預熱”的明確信號。
傳聞開始發(fā)酵。多家中外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稱,特朗普已收到中國官方邀請,計劃于9月訪華,出席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紀念大閱兵。
中方未作證實,但外交部也未否認,為后續(xù)變數預留空間。輿論認為,中方以歷史、文化為切口,鋪設合作軌道,同時保留戰(zhàn)略彈性。
外交觀察家普遍解讀,三邊互動的風暴眼正在北京悄然成型。中國不急于主動邀約,也未采取冷處理,而是用歷史、文化、產業(yè)等多維度鋪路,確保話語權和節(jié)奏感。
普京訪華,三邊會談窗口開啟
與中美氣氛緩和相呼應,俄羅斯的動作同樣引人矚目。7月10日,克里姆林宮發(fā)言人佩斯科夫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不回應情緒問題,只關注溝通渠道是否還在”。幾天后,他在接受國家電視臺采訪時更直言:“普京總統(tǒng)認為與特朗普會晤非常必要,中美俄三邊對話總有實現一天。”
這一表態(tài)迅速引發(fā)國際輿論熱議。俄羅斯已正式接受中方邀請,普京將于9月訪華并出席紀念活動。俄方態(tài)度十分明確:若中方促成三邊會晤,俄羅斯將全力配合;若未促成,俄方也無所謂,當前重心仍是鞏固中俄戰(zhàn)略協作。
俄羅斯此次積極釋放善意,背后有其深層戰(zhàn)略考量。俄烏戰(zhàn)爭持續(xù),俄方承受西方制裁與外交壓力。三邊互動為莫斯科提供了新的外交突破口。普京試圖通過中美俄三邊機制再度回歸全球大國舞臺,緩解西方“孤立”困境。
俄羅斯外交分析人士指出,普京希望借助中國平臺與特朗普直接對話,既可以尋求對俄烏局勢的間接緩和,也能向國內外釋放“俄羅斯仍在主導全球議程”的信號。三邊會晤一旦實現,北京將成為新的全球戰(zhàn)略“會客廳”,俄羅斯地位隨之提升。
韓國誤判形勢:李在明的外交尷尬
東北亞方向,韓國政壇卻陷入極度被動。韓國總統(tǒng)李在明在三邊互動升溫時選擇了“觀望態(tài)度”。中方曾通過外交渠道邀請其出席九三閱兵,李在明權衡后決定不參加。韓聯社報道,韓國計劃由國會議長禹元植代為出席。
李在明擔憂,若出席閱兵會被美方誤解為“親華”,影響與特朗普政府的艱難談判地位。在經濟上,韓國正面臨美國25%的“對等關稅”壓力;在安保議題上,特朗普政府持續(xù)要求韓國增加軍費和駐韓美軍費用。李在明以“收回戰(zhàn)時指揮權”為目標,卻面臨巨大外部壓力。
韓國政府對特朗普訪華傳聞表現得極為謹慎,外交部選擇不否認、不評論,顯示出對突變局勢準備不足。
韓國媒體對三邊會晤話題關注有限,缺乏提前應對和主導意識。策略分析人士認為,李在明及其團隊低估了美國外交策略靈活性,對中美俄格局重組的響應滯后。
韓國學界警告,若三邊機制成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傳統(tǒng)美國盟友可能在全球議題中“被動缺席”,區(qū)域安全、貿易、科技等未來規(guī)則將由大國協調主導。韓國的“觀望”和“押錯寶”極有可能令其在東北亞話語權下降,成為新博弈格局的“局外人”。
三邊互動新趨勢
中美俄三邊互動已成為全球外交的熱點。特朗普訪華、普京訪華、三邊會談預期不斷升溫。多維度鋪路的中國,主動釋放合作信號,堅守核心利益。
特朗普意在通過訪華獲得“外交加分”,提升大選籌碼,并與拜登拉開“對華政策成效”的競爭。普京則利用三邊平臺,尋求外交突圍,鞏固自身影響力。
全球安全、貿易、科技、能源等領域都可能因三邊互動而發(fā)生結構性變化。三邊會談一旦落地,將成為打破“全面對抗”格局的突破口。外圍國家若未能及時參與,將被動接受新規(guī)則。專家分析,未來三邊對話機制或將為全球治理、區(qū)域安全、能源合作等議題提供新框架。
6-7月,輿論、政策、民間互動等多重層面為高層互動預熱。中國以歷史、民間、產業(yè)等多維度布局,保持議題主導權。
三邊互動還未塵埃落定,方向與規(guī)則的主導權已成為全球大國新一輪博弈的核心。中國以歷史為紐帶,靈活鋪路;特朗普用戰(zhàn)略轉型為大選加分;普京用三邊會晤謀求外交重心回歸。韓國、日本等外圍國家若不能順勢而為,可能將失去新的區(qū)域對話席位。
參考資料:
海峽網:2025-07-16 11:19:格局變了!不再是中美俄“三國演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