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簽署《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法案》前的幾小時,突然話鋒一轉:“我認為中國一直在幫助我們。”他特意強調中國在芬太尼問題上“正在邁開大步”,甚至暗示中國“想做點什么”的態度值得肯定。戲劇性的是,當同日晚些時候特朗普真正落筆簽署法案后,他的調門又陡然逆轉。他再次拾起那些被事實反復駁斥的說辭,聲稱“中國提供了大部分芬太尼”,甚至危言聳聽地表示“有些人會說中國提供了所有芬太尼”。
這種自相矛盾的表演背后,關稅——這個中方最關切的實質議題——他卻絕口不提。特朗普對芬太尼問題的態度搖擺,始終與關稅政策緊密相連。今年2月,他就以中國“未能阻止芬太尼流入”為由,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這些指控出臺時,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的記錄卻顯示:自2019年5月中國實施全球最嚴格的整類列管政策以來,美方再未查獲過來自中國的芬太尼類物質。中方的反應迅速而有力。
在特朗普3月3日又迅速將稅率提高至20%的第二天,中國就對美國農產品加征報復性關稅,并精準“劍指”數十家美國企業。貿易關稅爭端迅速不斷加碼升級,直到5月日內瓦會談才達成臨時休戰——雙方同意將雙邊關稅下調115%,各自保留10%的“底線”。在這場博弈中,芬太尼只是特朗普手中一張隨時可以打出的“政治牌”,當中國以反制展現堅定立場時,這張牌的效力便大打折扣。
特朗普反復渲染的“中國芬太尼威脅論”,在事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中國2019年的整類列管措施產生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美國街頭芬太尼價格短期內飆升,導致過量死亡人數減少了20%-25%,相當于拯救了約一千條生命。美國國務院2022年的報告同樣佐證:自2019年起,“幾乎未檢測到”來自中國的芬太尼。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美國政客持續炒作“中國責任論”時,其國內的芬太尼災難正滑向深淵。死亡人數從2018年的約29,725人飆升至2023年的76,282人。
費城肯辛頓大街淪為“喪尸街道”的慘狀,暴露出美國醫療監管體系的系統性失靈——這個占全球人口5%的國家,消耗著80%的阿片類藥物。當特朗普在鏡頭前揮舞關稅大棒,他真正回避的是醫藥利益集團游說導致的處方泛濫,以及國內禁毒政策的軟弱無力。美國芬太尼危機的根源深植于本土土壤。制藥公司持續推動藥品濫用,醫生濫開處方現象普遍,而邊境管控的漏洞使墨西哥販毒集團得以滲透市場。
對此,特朗普的解決方案卻是要求“中國對毒販判處死刑”,這種荒誕的“外治法”暴露其無意觸及國內既得利益集團。更具諷刺意味的是,當中國早在2019年就實現永久列管時,美國至今仍未永久列管芬太尼類物質。這種雙重標準在特朗普簽署新法案時達到極致:法案聲稱要“全面遏制芬太尼販運”,卻對國內藥企游說、醫保體系缺陷等核心矛盾避而不談。
正如彼得森研究所專家指出的,即便中國加強管控,毒品供應鏈也會轉向印度或墨西哥——治標不治本的政治作秀,永遠無法替代直面現實的勇氣。當一場公共衛生危機被簡化為外交籌碼時,真正的解藥永遠不會來自橢圓辦公室的鎂光燈下。政治表演可以隨時改換劇本,但美國街道上持續蔓延的毒災,卻需要遠比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更誠懇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