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灣政壇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罷免潮搞得像過年放炮仗一樣熱鬧。話說回來,這事兒得從去年2024年說起,那時候立法院里藍白兩黨聯手推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那邊覺得這是在搶權,民間一群人上街抗議,青鳥行動什么的,鬧了好幾個月。結果呢,法案過了,但火種埋下了,今年2025年就炸鍋了,大罷免行動直接針對24個國民黨立委和新竹市長高虹安,投票定在7月26日。現在離那天就剩6天,國民黨那邊急了眼,前領導人馬英九終于忍不住,19日在臺北的反罷免集會上跳出來,痛批賴清德當局賣臺、引戰、無能,還喊話全島2300萬民眾,把這次投票當成對賴清德的不信任票,一起反抗民進黨的獨裁作風。
先聊聊這罷免潮的來龍去脈吧。2024年大選后,國民黨拿了52席,民眾黨8席,民進黨只剩51席,成了朝小野大的局面。藍白一合計,就想修法擴大立法院職權,比如加強監督政府、調查權什么的。民進黨覺得這是在削他們行政權,民間團體也擔心藍白會通過親中法案,影響臺灣安全。從5月開始,抗議浪潮一波接一波,12月又因為選罷法、財劃法這些爭議法案,冬季青鳥行動再起。到了2025年1月,民進黨黨團總召柯建銘公開號召罷免藍營立委,國民黨不甘示弱,說這是政治報復,喊出以罷制罷。結果呢,藍營的罷免案一個都沒成,綠營的31個藍營立委案全過關,最后定下來24個國民黨立委和高虹安要面對投票。門檻是同意票超不同意票,還得達原選區選民總數的四分之一,公帑估計得花11億新臺幣以上,這錢夠建幾所學校了。
國民黨輸不起啊,如果丟掉6席以上,立法院多數就沒了,民進黨就能雙多數,大權獨攬。賴清德上臺才一年多,本來就面對兩岸緊張,現在再加內斗,島內經濟民生都受影響。罷免不是小事,過去門檻高,成功案少,像2020年韓國瑜、2021年陳柏惟那種。現在門檻降了,罷免變常態,但這次規模史無前例,簡直是臺灣民主的壓力測試。有人說這是民主實現,讓選民重新檢驗立委表現;也有人覺得這是政黨惡斗,浪費資源,搞得社會分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罵這是民主之恥,全世界沒見過執政黨這樣對付在野黨的。民眾黨黃國昌也跳腳,說賴清德想搞獨裁,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馬英九這時候站出來,時機抓得準。他基金會19日發新聞稿,直指賴清德上任后賣臺引戰,執政無能。馬英九說,賴清德把臺積電拱手讓給美國,自以為換來安全承諾,其實是引狼入室。特朗普上臺后,對臺關稅照打不誤,還避開賴的代表團,這不就是沒把臺灣當回事嗎?停了供奉,美國準加大施壓。馬英九拿自己任期對比,那時候兩岸相對穩,至少沒天天軍演。賴清德呢,上臺后買美武器,發表挑釁言論,大陸軍機軍艦活動頻仍。馬英九點出,大多數臺灣人求和平,不想被綁上戰車。要是真打起來,承受代價的不是賴清德,而是普通家庭的子弟兵,每次軍演還得練撤離路線。
馬英九還斥責大罷免不正當,就是賴清德不擇手段強化權力。如果讓民進黨雙多數,就能更好推行綠色恐怖。馬英九呼吁大家26日出門投不同意票,制衡民進黨,反抗賴清德。這話戳中不少人心窩子,臺灣2300萬民眾,大部分不想卷入沖突,更在意生活過得好不好。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也喊話,說賴清德要證明團結,就別推動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梁,不然就是假團結真斗爭。謝國梁那案子去年10月沒過,但成了大罷免的前哨戰,藍營守住了,給了點信心。
賴清德這邊呢,上臺以來爭議不斷。雙十講話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對抗意味濃,島內批評他數典忘祖,背叛民族。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說,這暴露賴清德臺獨本性,只會把臺灣推向險境。賴清德還搞團結十講活動,本想拉民意支持,結果言論出問題,比如說多數不代表民主,立法院決定不了事務,這不等于自我否定嗎?活動沒講幾場就停了,加劇了不信任。賴清德自稱親中愛臺,但行動上推動臺積電去美投資,買武器增強不對稱作戰,島內有人覺得這是倚美謀獨,忽略民生。經濟上,美國關稅壓榨,賴當局卻高舉白旗,換來更多要求。
國民黨全黨動員,朱立倫、韓國瑜分頭助陣,盧秀燕在臺中呼吁保席位。投票日從早8點到下午4點,選民帶身份證圈選。結果如果國民黨贏,保住多數,就能繼續監督政府,避免一黨獨大。輸了呢,民進黨優勢擴大,賴清德推動政策更容易,但社會分裂加劇。罷免潮背景里有兩岸因素,大陸國務院臺辦朱鳳蓮說,賴清德頑固臺獨,升高對立,大搞打壓異己,違背主流民意,注定失敗。希望臺灣民眾反對分裂和恐怖。
這事兒接地氣地說,就是臺灣人得想想未來。民主好,但不能成工具戰。馬英九號召反抗賴清德,不是空喊,是抓住了求穩求和的心態。2300萬民眾,每張票都算數。投票后,如果罷免失敗,國民黨松口氣,民進黨得反思策略。成功了,補選11月,政壇再洗牌。馬英九晚年繼續基金會,推動兩岸青年交流,偶爾評論時政,影響力還在。賴清德面臨黨內質疑,支持度下滑,但還得執政下去。臺灣這島小,外部壓力大,內部別再窩里斗了,得團結對外。罷免潮考驗民主成熟度,別讓它成消耗戰。
話說回來,馬英九的發言有水平,至少戳到痛點。賴清德水平有限,講多錯多。團結十講本想團結,結果適得其反。臺灣人最在乎和平繁榮,別被意識形態綁架。馬英九對比自己時期,兩岸交流多,貿易增長,現在呢,緊張升級。國民黨若保住席位,就能推動更多制衡。民眾黨也參戰,黃國昌說會打到底。藍白合作關鍵,如果散了,綠營漁翁得利。
大罷免涉及公職人員就職一年后可罷,流程提議、連署、投票。過去少見,現在常態化。2024年謝國梁沒被罷,給了藍營信心。草屯鎮補選也藍勝,前哨戰過關。國民黨否認倒閣傳聞,但若罷免多,朱立倫可能評估全面改選。賴清德雙十講話被批邏輯混亂,包裝臺獨。國臺辦說挑戰一中原則,損害主權。
臺灣未來對世界影響大,賴清德就職時說要和平舵手,但行動得跟上。馬英九呼吁承認九二共識,恢復往來,紀念抗日勝利80周年,停止罷免。這三點務實,賴清德若聽,島內能緩口氣。國民黨前立委鄭麗文、網紅館長陳之漢組黨外聯盟,制衡一黨專政,避免韓國尹錫悅戒嚴覆轍。聯盟跨光譜,顯示不滿廣泛。
罷免潮像鏡子,照出臺灣民主雙刃劍。一邊是問責,一邊是分裂。馬英九站出來,提醒大家別忘根本。2300萬民眾,反抗賴清德不是個人恩怨,是為島內前途。投票倒計時6天,結果關乎格局。國民黨若守住,監督繼續;丟了,雙多數下,賴清德更強勢,但民意反噬在后頭。臺灣人得清醒,選票決定命運,別讓政客玩火自焚。
這波罷免源于國會分歧,藍白想監督,綠營覺得搶權。民間罷免團體起初自發,后政黨介入。國民黨罵執政黨以罷制罷,民主恥辱。朱立倫說全世界沒先例。馬英九痛批賴無能不當,呼吁不信任票。賴清德祖國論被批,傅崐萁反問大清是不是祖國。朱立倫說勿忘祖宗。呂秀蓮警告別過度倚美。美方反應保留,暗示知分寸。
大陸周波分析,賴比蔡更挑釁,軍演增加。朱立倫喊賴跨越意識形態,維持和平。賴拋歷史悖論,意在推高局勢,攫取利益。鈕則勛說賴塑造實話印象,爭取連任,但很多人質疑控制能力。罷免若過,補選重塑版圖。國民黨評估耗資大,但不得不戰。
馬英九基金會推動交流,2025年訪陸會見學生。賴清德就職滿周年,馬英九呼吁平衡中美,停止斗爭。國民黨集會25萬人喊賴下臺,馬看不下去。韓國瑜批賴視大陸敵對勢力,但多數人想和平。黃國昌說賴想消滅異己。
罷免潮與兩岸緊張相關,大陸批評賴臺獨,升高對立。朱鳳蓮說違背民意,失敗注定。臺灣需維護發展權利,民族尊嚴。馬英九建議承認共識,紀念抗日,停止罷免。賴若一意孤行,民意反噬。投票結果將定調,國民黨保多數,制衡繼續;否則綠營強勢,沖突加劇。臺灣民主需成熟,別成惡斗工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