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文化圈出了個大新聞——故宮博物院原常務副院長王亞民被查了!更讓人驚掉下巴的是,他在河北藏了棟豪宅,用料比故宮某些地方還講究。這事兒一出來,好多人都急了:他管著上百萬件文物,那些寶貝到底還好嗎?
把故宮文創帶火的他,豪宅也太“豪”了
王亞民在故宮待了不少年,從副院長做到常務副院長,最出名的是把故宮文創做火了——“朕知道了”膠帶、故宮口紅這些爆款,都跟他有關系。那幾年,故宮文創一年能賣10多個億,當時不少人還夸他有本事。
可誰能想到,這位天天把“保護文物”掛在嘴邊的領導,自己藏著這么個院子。就在河北平山,占地上千平米,看著普普通通,里頭卻全是硬貨:柱子是金絲楠木的,院子里的假山是從太湖專門運過來的,連屋頂蓋的茅草,都得從南方定做“老款式”的。
有去過的生意人說,那地方其實像個私人會所,進門得看你有多少錢,談事兒還特意躲開監控。他一個副廳級干部,工資就那么多,這錢哪來的?想想都讓人心里打鼓。
管著180萬件文物,他那本賬藏著啥?
最讓人揪心的是,王亞民在任時,手里管著故宮180多萬件文物,光一級文物就快10萬件。這些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貝,一件都不能少啊!
現在雖說沒直接證據說文物被他動過,但查他別墅時,翻出個奇怪的賬本——上面寫著有個“清乾隆琺瑯彩瓶”,說是以“做文創”的名義借出去了,結果后來出現在國外的拍賣名單上。這事兒一曝光,網友直接炸了:“合著文物成了他換錢的玩意兒?”
更離譜的是,有人說他別墅里的狗窩都鑲了和田玉。“狗住得比文物還金貴?”這話聽著就氣不打一處來。
文物圈的水有多深?難怪大家不放心
懂行的都知道,文物這行當水特別深。前幾年香港拍賣會上,一個疑似圓明園的銅器賣了2.4億港幣;還有個富豪,拿明代青花瓷碗給貓當飯盆。圈里人偷偷說,有些“搞收藏的”就盯著博物館的人,從鑒定到把文物“洗白”,早就形成一條鏈了。
王亞民以前管過文物征集,過手的寶貝數都數不清,這里頭有沒有貓膩?誰也說不好。
現在故宮趕緊改了規矩:拿一級文物得三個人在場,庫房鑰匙分成三段管。可大家還是不踏實——以前的窟窿,真能補上嗎?
網友急了: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評論區里,好多人都在喊:“趕緊好好查!別讓老祖宗的東西受委屈!”“文創做得再好,守不住文物有啥用?”
說到底,故宮的文物不是哪個人的私產,是全中國人的念想。希望這次能一查到底,給大家一個明白話。
你覺得這事兒背后還有啥沒說透的?評論區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