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網
2025年7月3日至20日,四川鐵道職業學院組織一支由20余名師生構成的志愿服務團隊,深入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重溫鄉村振興戰略深刻內涵,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第十二屆七次全會關于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決策部署,為戰旗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助力其煥發出更加絢麗的新貌。
志愿服務隊師生與戰旗村“兩委”合影
服務隊以“青春助力沃野新聲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精準對接鄉村發展需求,圍繞“數字鄉音、青苗啟智、文韻戰旗、積分共治、紅脈賡續”五大核心板塊,開展系列實踐活動。
數字鄉音,培育本土宣傳力量。開展新媒體專題培訓4場,培訓村“兩委”成員等30余人次,培養宣傳骨干6名,提升其數字能力。拍攝刺繡等非遺技藝、紅色短視頻10余條,通過“戰旗村”等多個平臺發布,促進戰旗特色資源“破圈”傳播。
青苗啟智,托舉鄉村未來棟梁。開發機器人啟蒙等12門形式新穎、內容實用的特色課程,累計服務兒童300余人次。“三餐煙火”升華為“家味傳承”,“科學探趣”點亮兒童探索熱情,“書繪同源”滋養文化自信。并通過“童畫戰旗”主題畫展、“童心向黨”合唱展演等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切實助力鄉村兒童全面發展,贏得村民及兒童的廣泛贊譽。
新媒體培訓
文韻戰旗,促進鄉村文化振興。聯合西南財經大學等5所高校,與戰旗村“兩委”攜手合作,成功策劃并舉辦“戰旗夏夜 音你而來”鄉村音樂會。通過網絡直播,吸引線上線下1000余人觀看,現場氣氛熱烈,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積分共治,激發發展內生動力。積極協助戰旗村“兩委”、戰旗供銷社,依托村內商超資源,共建“戰旗積分超市”,收集村民意見50余份,細化20余項治理指標,初步實現“小積分”撬動“大治理”目標,有效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為鄉村善治提供了可推廣模式。
賡續紅脈,厚植紅色文化根基。對戰旗紅色史料進行深入挖掘,累計整理出萬余字珍貴資料。走訪戰旗老黨員等20余人,形成1.2萬字的口述歷史記錄。形成《戰旗紅色記憶錄》,設計紅色研學路線,為發展紅色研學經濟、促進農文旅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志愿服務隊緊密圍繞鄉村振興和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重大需求,以專業、務實、奉獻的形象贏得戰旗村及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其經驗做法為高校服務鄉村振興、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提供生動的實踐案例和創新路徑。
學校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持續賦能戰旗鄉村振興,學校將把助力工作深度融入常態化行動體系,通過整合校內外資源、精準對接發展需求,建立長效對接機制,助力戰旗村在鄉村振興賽道上跑出“示范加速度”。(供稿來源:四川鐵道職業學院 朱紅 楊欽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