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你家的“小神獸”是不是:
抱著手機/平板窩在沙發里,喊吃飯都叫不動?
一收手機就炸毛,脾氣一點就著?
說好玩半小時,兩小時過去了還不肯松手?
▲手機上癮已經成為當下家庭的一大痛點(圖源:豆包AI生成)
我們編輯部的王姐最近就為這事愁得不行。有天下班回家,推開門靜悄悄——大兒子在房間刷短視頻,小兒子扒著門縫偷看,連廁所里的老公也捧著手機“占坑”半小時追著狗血短劇。那一刻,她感覺全家都被那小小的屏幕“綁架”了,活脫脫一個現代版“電子鴉片”現場。
▲如今大部分青少年癡迷手機短視頻(圖源:豆包AI生成)
一位三年級媽媽的后臺私信:“每天下班回家,女兒就像被手機粘住了 —— 窩在沙發里刷短視頻,連飯都要端到面前喂。上周數學測驗,她盯著應用題發呆半小時,最后哭著說‘題目太長看不進去’。”
短視頻成癮正在悄悄改變孩子的大腦結構。英國《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刷短視頻超過 2 小時的孩子,前額葉皮層厚度平均減少 1.2%,這意味著他們的專注力、情緒調節能力和邏輯思維都在被“慢性侵蝕”。
刷屏一時爽,大腦卻在悄悄“受傷”
一直以來,我們總擔心孩子睡得晚影響發育,殊不知,無節制地沉迷手機短視頻、游戲,對大腦的潛在影響可能更深遠。科學家們的研究揭示了幾個關鍵點:
▲沉迷手機對大腦的危害(圖源:豆包AI生成)
①專注力被“切碎”:習慣了短視頻15秒一個刺激的節奏,孩子的大腦會越來越難進行深度閱讀和思考。負責專注和決策的前額葉區域活性下降,導致學習時坐不住,稍微復雜點的問題就想放棄。
②情緒像過山車: 鏡像神經元(幫助我們理解他人情緒的)在長期被動接收碎片信息后變得遲鈍。孩子可能更容易誤解他人,社交時沖突變多,或者一點小事就情緒崩潰,抗挫折能力明顯下降。
③好奇心被“喂懶”: 當大腦習慣了被強刺激投喂,就會對需要主動探索、需要耐心等待結果的現實活動失去興趣。看書覺得枯燥,動手做實驗嫌麻煩,甚至看個長點的科普視頻都忍不住要開倍速。最怕的是,那份對真實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虛擬的“奶頭樂”一點點消磨掉。
堵不如疏:與其嚴防死守,不如把手機變成“學習機”
在這個時代,把孩子和電子設備完全隔絕既不現實,也非上策。關鍵在于如何引導,讓科技為孩子所用,而非被科技控制。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數據顯示,64.8% 的初中生通過短視頻學習知識,74.8% 通過短視頻掌握反詐技巧,引導孩子把屏幕從“時間黑洞” 變成 “認知工具”變得至關重要!
①建立「屏幕使用契約」
參考北師大《短視頻家長指南》,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
黃金時段:每天 17:00-18:00 為 “知識探索時間”,用手機查詢自然科學、歷史文化等主題;
家庭規則:餐桌、臥室禁止使用電子設備,每周設置“無屏日” 全家去公園徒步;
時間銀行:完成作業可兌換“屏幕時長”,但每次不超過 30 分鐘,且必須搭配 15 分鐘閱讀。
②用AI 工具替代娛樂刷頻
與其嚴防死守,不如換個思路—— 與其天天為手機斗智斗勇、親子關系緊張,不如換個思路:既然孩子天然對屏幕有親近感,何不引導他們在適度使用中,做些更有價值、更能激發潛能的事?
這個暑假,給孩子一次用AI“玩轉”科技的機會!
華商網聯合西北工業大學,特別推出 「“我是AI創想+”一日研學營」 ,就是希望讓孩子用AI去創作、去提問、去探索,把被動刷手機的時間,轉化為看得見的創造力和硬核的未來技能。
這不是枯燥的編程課,而是一次充滿奇思妙想的AI啟蒙與創作之旅,目標就是讓孩子玩得開心,學得深刻,更重要的是,把手機/平板變成強大的創作工具!
在這一天里,你的孩子將收獲什么?
? ?? ?? ?? ?
【上午:AI啟蒙與實戰 +小記者提問力課程】
AI創意工坊:由西工大專業AI導師引導孩子們用生動有趣的動畫和實例,動手體驗“文生圖”等神奇操作,理解AI如何整合文字、圖像、聲音等信息,完成一次AI工具的實戰任務。
小記者提問力:由華商網首席記者引導孩子們體驗有趣的《你會提問嗎?》主題課程,培養孩子的提問力與表達力,并綜合實踐應用于AI任務挑戰。
【下午:AIGC圖像創作與校園探秘】
西工大校園AI探秘行動:孩子們將使用由西工大研發的AI相機,化身高校小小探索家,將拍的事物變成可愛的“卡通形象”,甚至生成一個專屬的語音小故事繪本!這不是簡單地拍照,而是立刻實踐上午學到的AI技能!
? ? ? ? ? ? ? ?
在這里,孩子們將收獲五大成長:
? ?? ?? ?? ?
①AI實踐:
孩子們將動手體驗“文生圖”等AI工具操作,完成實戰任務,理解AI整合信息的方式。
②提問與表達:
通過小記者課程培養提問力與表達力,并應用于AI任務挑戰。
③創想成果:
親手設計生成專屬卡通形象,現場制作成明信片作為創作成果。
④名校歷史文化:
在講解員帶領下深入了解西工大的歷史與文化。
⑤西工大AI錄取通知書:
獲得通知書以獲取教育資源支持、考級認證及競賽機會。
不僅如此,孩子們還會收獲一張屬于自己的西工大AI能力營錄取通知書。憑此通知書,孩子可以獲得西工大專業AI教育資源支持;深入學習AI技能;參與AI考級讓學習成果得到權威認證;還可以優先參與各類AI競賽,積累實戰經驗——這些系統的學習過程、考級成果和競賽履歷,正是當下科技特長生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積累,規劃成長之路,拓展未來發展多元化。
? ? ? ? ? ? ? ?
▲孩子們通過我們的AI課程出版的創意繪本
掃碼獲取早鳥福利價
▲活動海報
▲立即報名
▲掃碼咨詢
從「數字難民」到「數字原住民」
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明確要求,中小學生需掌握 AI 工具的基礎應用,而西工大研學營的課程設計,恰好覆蓋了多模態模型、AIGC 創作等前沿內容。
更值得關注的是,課程特別設置了“小記者提問力特訓” 環節,引導孩子用 AI 工具輔助完成調研報告。這種人機協作能力,正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強調的核心素養。當別的孩子還在模仿短視頻里的 “網紅話術”,參加研學營的孩子已經能用 AI 生成腳本、拍攝科普短片,真正把技術變成表達自我的翅膀。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在真實世界里建立深度聯結。”
這個暑假,與其和孩子為搶手機斗智斗勇,不如給他們一個“數字升級” 的機會 —— 在西工大的百年校史館里,用 AI 相機記錄歷史;在航空館的真機模型前,用多模態大模型撰寫科普文章。當孩子發現,屏幕不僅能帶來即時快樂,更能創造持久價值,這場 “數字戰爭” 就已經贏了一半。
畢竟,我們培養的不是“短視頻原住民”,而是能駕馭技術、創造未來的 “AI 創想家”。
報名信息
▲立即報名
▲掃碼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