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即將在7月24日拉開帷幕,然而就在會議召開前三天,一場突如其來的外交摩擦驟然升溫。歐盟出人意料地宣布對中國的兩家金融機構和五家實體企業采取單方面制裁措施,其理由依舊圍繞烏克蘭局勢這一老話題展開。
對于這種在峰會前夕釋放的不友好信號,中國迅速作出回應。究竟發生了什么?歐盟為何要在關鍵時刻采取如此行動?
歐盟的緊箍咒
當馮德萊恩團隊正緊鑼密鼓地籌備訪華行程之際,來自大西洋彼岸的特朗普政府卻毫不掩飾其對歐盟的強硬立場。
特朗普政府對歐盟的容忍度正在急劇下降。不僅拒絕推遲向歐盟發送關稅威脅信的最后期限,更提出對所有進入美國的歐洲商品征收至少15%至20%的基礎關稅,特別針對歐洲汽車征收25%的高額關稅,并試圖將這些措施永久化。
這種"美國優先"的強硬政策,令歐盟此前的樂觀預期顯得頗為脆弱。就在幾天前,多家西方媒體還在渲染美歐即將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的樂觀氣氛,歐盟也因此在對華政策上展現出更強的自信。
特朗普政府突如其來的強硬姿態,猶如一記響亮的耳光,徹底擊碎了歐盟關于貿易談判的幻想。歐盟提出的互減汽車關稅、將稅率控制在10%以內的溫和方案,在美國的關稅重壓下顯得不堪一擊。
歐盟長期以來建立的自信,在美國的貿易施壓下迅速瓦解。更令歐盟警覺的是,特朗普的目標遠不止經濟利益,他試圖通過高額關稅迫使歐洲企業將生產基地轉移至美國,為美國制造業注入新的活力。
這種釜底抽薪式的策略,直指歐盟經濟體系的薄弱環節。當貿易保護主義的鐵拳落下,歐盟才意識到自身經濟結構的脆弱性。
在能源供應方面,雖然歐盟已將目光從俄羅斯轉向中東北非地區,但短期內難以解決能源安全問題。稀土資源又高度依賴中國供應鏈,這種對外部資源的雙重依賴,使其在面對美中兩大經濟體時難以保持獨立地位。
既要吃飯又要砸鍋
面對美國的持續施壓,歐盟似乎將目光投向了東方。馮德萊恩最終確定訪華行程,被外界普遍視為尋求中國支持的重要信號。
但歐盟的外交行動卻充滿了矛盾與反復。在尋求與中國對話的同時,歐盟機構卻接連上演對華不友好事件,歐洲議會高票通過指責中國稀土政策的決議,又在烏克蘭危機背景下對中國實體實施單方面制裁。
這種既想合作又不斷制造摩擦的矛盾行為,暴露出歐盟內部對華戰略的嚴重分歧與方向迷失。其官方智庫已經注意到中國外交重心的戰略調整,中國正在加快與全球南方國家的合作,構建更廣泛的國際伙伴關系網絡。
歐盟智庫報告明確指出,在全球南方國家崛起的背景下,歐盟在中國外交戰略中的重要性正在被重新評估。這種變化本應促使歐盟采取更務實的對華政策。
然而歐盟部分勢力仍深陷意識形態偏見,尤其在對俄烏沖突的認知上表現出令人驚訝的固執。
他們無視中國在危機中始終秉持勸和促談、嚴格管控兩用物項出口的事實,武斷地將中俄之間的正常經貿往來曲解為間接支持戰爭行為。
并以此為由,在第18輪對俄制裁中再次牽連中國企業和銀行。
這種缺乏事實依據、動輒實施制裁的做法,不僅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更嚴重破壞了中歐合作所需的互信基礎。
中國商務部不得不再次發表嚴正聲明,敦促歐盟立即停止錯誤行為。
馮德萊恩此行,就像帶著禮物卻仍握著武器。她能否真正代表歐盟放下姿態,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與中方對話,成為中歐峰會能否取得實質性成果的關鍵所在。
歐盟的戰略迷
特朗普的關稅威脅絕非虛張聲勢,其設定的8月1日最后期限正在迅速逼近。面對美國毫不掩飾的貿易施壓,歐盟內部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覺醒。
就連此前主張溫和應對的德國,態度也發生了顯著變化,開始向主張對美強硬反制的法國立場靠攏。德國官員甚至放出狠話,如果他們想要沖突,他們就會得到回應!
這種罕見的激烈表態,折射出歐盟被逼至墻角的憤怒與無奈。更值得關注的是,歐盟內部正在認真考慮啟用其從未動用過的"反脅迫工具"。
這項法律武器允許歐盟在遭遇經濟霸凌時,采取包括對美國數字服務征稅、限制美國企業進入歐盟公共采購市場等強力反制措施。雖然馮德萊恩不久前還表示尚未到使用時機,但《華爾街日報》透露,歐盟委員會已在為此做積極準備。
與此同時,歐盟內部尋求多元化發展的呼聲也在增強。歐盟貿易委員謝夫喬維奇明確表示,應對美國壓力的策略之一是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強合作,實現貿易關系多元化。
這無疑為歐盟調整對華關系、尋求更務實的合作提供了內在動力。在能源轉型、綠色科技、經濟穩定等多個領域,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與供應鏈的穩定性,對歐盟經濟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價值。
歐盟當前的處境,猶如一艘航行在驚濤駭浪中的巨輪,一面是特朗普掀起的貿易保護主義風暴,一面是中國提供的合作發展新航道。能否正確調整航向,考驗著歐洲領導人的智慧與決斷。
馮德萊恩和科斯塔的訪華,本應是中歐關系改善的契機。然而峰會前夕歐盟突然祭出的制裁舉措,卻讓其誠意蒙上了一層陰影。
歐盟若不能真正反思并摒棄這種居高臨下、一邊尋求合作一邊實施制裁的矛盾做法,若不能在核心關切如烏克蘭問題上展現基于事實的靈活態度,那么其宣稱的平等互利,終將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
當今世界,單邊霸權與零和博弈已越來越不得人心。歐盟在特朗普關稅壓力下的困境,正是其過度依賴單一伙伴、缺乏戰略自主性的苦澀寫照。時代已經改變,中國對歐合作的大門始終敞開,但前提是相互尊重與平等相待。
歐盟能否真正放下不合時宜的傲慢姿態,以務實理性的態度擁抱多極世界中的合作機遇?這不僅關系到中歐關系的未來,更決定著歐盟能否在21世紀的全球格局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與尊嚴。世界正密切關注著,歐盟是選擇在猶豫不決中沉淪,還是在自我革新中崛起。
主要信源
全球前瞻|歐理會主席、歐委會主席即將訪華,出席第25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2025-07-21 11:49·澎湃新聞歐盟制裁中國2家銀行和5家中企,外交部: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湖北發布2025-07-21美媒爆:美歐貿易談判進展不順,歐盟準備反擊,或將前所未有啟用“反脅迫工具”——環球網2025-07-2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