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說過,膽敢討好美國犧牲中國利益者,我方決不輕饒,如今又一個例子擺在眼前。加拿大在與美國談判破裂后,竟轉身對中國“捅一刀”,以此來討好美國。不料中方迅速出手,直接斷了加拿大財路。
當特朗普政府宣布從8月起,對加拿大商品征收35%關稅時,很少有人能料到這場貿易爭端,會演變成如此戲劇性的局面。特朗普本人甚至多次口出狂言,拋出"吞并加拿大"的驚人言論。
【加拿大調轉槍口對準了中國】
而更讓加拿大意想不到的是,美國還對加拿大鋼鋁產品征收50%的高額關稅。面對這樣的貿易伙伴,加拿大總理卡尼的應對之策卻讓人大跌眼鏡:不去想辦法爭取合理權益,反而調轉槍口對準了中國,這個第二大貿易伙伴。
加拿大主流媒體CTV和《環球郵報》近日披露,卡尼站在漢密爾頓鋼鐵廠的車間里,宣布了一項針對中國鋼鐵產品的重磅關稅政策:從7月底開始,所有含有"中國熔煉和澆鑄"成分的進口鋼鐵都將面臨25%的額外關稅。
更狠的是,中國鋼鐵產品的進口配額被大幅縮減,不得超過去年進口量的一半,超出部分還要再加征50%的關稅。這套組合拳打得可謂密不透風,擺明了就是要將中國鋼鐵拒之門外。
【加拿大對華加征25%鋼稅】
但蹊蹺的是,同樣從中國進口鋼鐵的美國卻獲得了完全豁免。這種赤裸裸的雙重標準,讓加拿大政府所謂"應對中國產能過剩"的借口顯得格外蒼白。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不過是卡尼向特朗普政府遞上的一份"投名狀",希望通過打壓中國來討好美國。
加拿大此舉背后的算計其實不難理解。該國90%以上的鋼鋁產品都出口美國,如今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讓這些商品在美國市場寸步難行。
卡尼政府急于為積壓的庫存尋找出路,于是把矛頭指向僅占加拿大鋼鋁進口10%的中國市場,企圖通過貿易保護主義為本國企業騰出空間。但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實在是下下之策。
【中加關系本應是互利共贏】
中國駐加拿大大使王鏑早已發出警告,指出中加關系本應是互利共贏的。他明確表示,只要加方取消對華不合理關稅,中方的反制措施也可以相應調整。這番表態既展現了中方的誠意,也劃清了底線。可惜加拿大政府似乎鐵了心要一條道走到黑。
而就在加拿大對中國鋼鐵揮舞關稅大棒的同時,從南半球傳來了令其更加坐立不安的消息。
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即將與中國達成協議,重啟對華油菜籽出口。據兩位澳大利亞農業界消息人士透露,中澳官員已接近達成框架協議,澳大利亞將試運五批共計15萬至25萬噸油菜籽到中國。
這意味著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油菜籽進口國,很快就能從澳大利亞獲得穩定的供應來源。這對加拿大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
【澳大利亞或重啟對華油菜籽出口】
要知道,中國之前5年,每年進口的油菜籽價值超過20億美元,加拿大長期以來都是主要供應國。但自從今年3月,中國對加拿大油菜籽加征100%關稅后,這個巨大的市場對加拿大農民來說,已經可望而不可及。
如今澳大利亞趁虛而入,不僅會搶占加拿大原有的市場份額,還可能進一步削弱加拿大產品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中澳關系卻在持續回暖。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成功訪華,雙方簽署了實施和審議自由貿易協定的重要諒解備忘錄。這份文件不僅標志著兩國貿易關系的全面恢復,更為未來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兩相對比之下,加拿大政府的短視與澳方的務實形成鮮明反差。而加拿大因為追隨美國的反華政策,正在錯失一個又一個發展機遇。
加拿大政府的對華政策之所以陷入如此尷尬境地,根源在于其經濟結構的深層矛盾。
【加拿大政府陷入尷尬境地】
一方面,加拿大對美國市場形成了病態依賴,九成以上的鋼鋁出口都指著美國這個單一市場。
另一方面,它又無法擺脫對中國,這個全球制造業中心的供應鏈依賴。當美國突然翻臉時,加拿大既沒有足夠的市場多元化布局,也缺乏獨立自主的外交智慧,只能慌不擇路地拿中國當出氣筒。
這種"經濟自殘"的做法正在讓加拿大付出沉重代價。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卻找不到新市場的困境,農民眼睜睜看著油菜籽訂單被澳大利亞搶走,而特朗普政府非但沒有因此對加拿大網開一面,反而變本加厲地揮舞關稅大棒。
事實上,中國市場的包容性和成長性,本可以成為加拿大經濟的重要穩定器。以油菜籽為例,即便在政治關系緊張的時期,中國也從未關閉與加拿大的對話渠道。但加拿大政府卻選擇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最終作繭自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