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來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舉動令人匪夷所思:
對于其他國家,特朗普毫不手軟,大打關稅戰,雷厲風行,不留余地;但對中國,其關稅政策卻像坐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
特別是最近,他的態度從四月的強硬立場,悄然轉向溫和,甚至在第二輪“全球征稅”名單中,中國都未被納入。
這背后到底發生了什么?
中美貿易戰
特朗普剛上臺時對中國的態度世人皆知,雖然嘴上說著中美友好,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對中國步步緊逼,特別是在經濟層面。
而這一切的起因,還得從他首次執政時期說起。
時間回到 2017 年,特朗普首次入住白宮,作為一名商人出身的總統,他對經濟數據格外敏感。
當他看到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高達 3700 多億美元時,情緒頓時變得異常激動。
這一數字幾乎占到了美國全球貿易赤字的一半,在他看來,這無疑成為美國經濟的一塊“傷疤”。
在他獨特的商業思維中,貿易赤字意味著美國在交易中吃虧,是一筆“賠本買賣”。
他認為,美國長期以來在與中國的貿易中處于劣勢,必須采取措施來扭轉這一局面。
于是,從那時起,他便開始醞釀對中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調整,一場貿易風暴悄然醞釀。
基于這一數據沖擊與錯誤認知,特朗普政府迅速展開行動,中美貿易戰由此爆發。
這場貿易戰來得猝不及防,毫無征兆。由于事發突然,中國在初期確實承受了巨大壓力,陷入相對被動的局面。
美國憑借其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和長期積累的優勢,通過加征關稅等手段,試圖對中國形成強大震懾,擾亂中國經濟發展的節奏。
在貿易戰的沖擊下,中國部分出口企業訂單大幅減少,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相關產業鏈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不過,中國并未被美國的高壓手段嚇倒,而是積極應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穩定經濟,并努力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爭端。
經過多輪艱苦談判與磋商,中美雙方在 2019 年達成了階段性協議。
協議中規定,中國承諾在 2020 至 2021 年間,向美國增購 2000 億美元的商品。
此外,中國還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緩解中美貿易緊張局勢,推動雙邊貿易朝著更加平衡、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特朗普對這份協議欣喜若狂,將其視為自己執政期間最重要的政績之一。在他看來,這是美國在貿易領域取得的關鍵勝利,也印證了其強硬政策的正確性。
此后,他多次在公開場合炫耀這份協議,作為爭取選民支持的重要資本。
正因如此,當他再次上臺后,基于之前的“成功經驗”,他形成了嚴重的“路徑依賴”。
他天真地認為,只要再次對中國發動貿易戰,采取同樣的高壓手段,就能再次迫使中國讓步,繼續購買大量美國商品,為自己的政績增添光彩。
于是,在 2025 年 4 月,特朗普不顧后果,突然將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 125%。
他以為這一舉措能夠再次迫使中國妥協,像上一次那樣按照他的意愿行事。
然而,他沒有預料到的是,此時的中國已今非昔比,擁有更豐富的應對經驗與更強的綜合實力。
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中國果斷反擊,迅速將美國產品的關稅同樣提升至 125%。同時,中國還出臺了稀土出口限制政策。
這項政策猶如一記重拳,直接擊中美國軟肋。
美國許多高科技企業嚴重依賴稀土資源,中國限制出口后,美國相關企業面臨原材料短缺危機,生產運營受到嚴重影響,整個經濟體系也因此遭受重創。
在這一連串打擊下,一向高傲的特朗普不得不低頭。
為了緩解國內經濟壓力,挽救受貿易戰影響的企業,他只能選擇讓步。
特朗普政府被迫下調對華關稅,以減輕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同時,取消了對中國芯片出口的限制。
態度轉變
當特朗普意識到自己的貿易戰計劃徹底失敗,且美國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已處于劣勢時,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必須調整對華政策。
長期的貿易對抗已演變為兩敗俱傷的局面,盡管中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展現出較強韌性,但特朗普政府已難以承受持續的壓力。
國內企業抱怨不斷,股市劇烈波動,就業市場也受到影響,若不及時調整策略,特朗普政府的執政基礎將面臨崩塌風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特朗普不得不放棄先前的強硬姿態,決定調整對華戰略,尋求緩和中美關系,恢復正常的貿易往來。
他清楚地意識到,當務之急是讓美國經濟盡快走出困境,穩住當前局勢,再逐步改善對華貿易逆差。
畢竟,長時間的貿易沖突已嚴重沖擊美國經濟,眾多依賴進出口的企業陷入困境,民眾生活成本因關稅上升而大幅增加,改變策略成為特朗普政府的唯一出路。
于是,特朗普頻繁提出“訪華”設想,試圖通過高層互動緩和中美關系,為貿易恢復創造有利環境。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 90 天暫緩期結束后的 7 月 18 日,他宣布對 150 多個次要貿易伙伴統一征收 10%-15% 的關稅。
加上此前對 20 多個主要貿易國家加征的關稅,全球超過七成的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這場關稅風暴。
這一舉動在全球引發強烈反響,多個國家紛紛表達不滿,認為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嚴重破壞了全球貿易秩序。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份涵蓋眾多國家的關稅清單中,偏偏沒有中國。
這一細節清楚地表明特朗普態度的轉變,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向中國釋放緩和信號,以換取中美貿易關系的回暖,為美國經濟贏得喘息之機。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絕不能放松警惕。特朗普的這種轉變,本質上是因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令他不得不重新評估局勢。
中國在經濟、科技、制造業等領域的穩步發展,構筑起堅實的防御體系,使得美國的施壓手段難以奏效。
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到,特朗普的商人本質與美國的霸權思維并未改變,一旦他認為美國具備足夠實力再次壓制中國,其貿易保護主義的獠牙必將再度顯現,對中國發起新一輪遏制。
因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警覺,不斷提升自身實力,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信源:
新浪財經 美國財長警告:7月9日截止日期后,各國可能面臨更高關稅稅率
金融界 跳出關稅看談判:“7月9日”還重要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