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官宣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將在7月24號訪華,而在此之前,歐洲在涉華問題上,普遍還是“美式思維”。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計劃于7月24日訪華)
1、馮德萊恩還沒進門,就已提出3個要求
但在訪華前夕,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人還沒踏上中國的土地,馮德萊恩就先甩出了三張"霸王條款"——要求中國切斷與俄羅斯貿易、解決所謂"產能過剩"、取消稀土出口管制。這架勢,活像是來收保護費的。
看看這三項要求,連特朗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都顯得"溫柔"許多。特朗普只是盯著貿易逆差和稀土供應,而馮德萊恩直接把手伸進了中國的對外政策口袋。
特別是要求中國切斷與俄羅斯貿易這條,簡直是把歐盟的傲慢寫在了臉上——中國和誰做生意,什么時候輪到布魯塞爾指手畫腳了?
(馮德萊恩提出切斷中俄貿易、解決“產能過剩”和取消稀土出口管制的三項要求)
更耐人尋味的是時機選擇。在中美博弈白熱化的當下,歐盟顯然打起了"漁翁得利"的算盤。歐盟一邊用中歐關系當籌碼跟美國討價還價,另一邊又拿美歐談判當要挾對中國獅子大開口,這種"騎墻戰術"玩得爐火純青。
2、歐洲想打“兩頭通吃”的算盤
馮德萊恩這套"三連要價",說白了就是歐盟在中美博弈里玩"雙面訛詐"的把戲。
一邊舉著"對華強硬"的牌子去華盛頓討賞,一邊又拿著"跟美國談判"的幌子來這邊敲竹杠。這種兩頭通吃的算盤,打得不要太精,但這些計倆被中國都看在眼里。
中國商務部直接甩出"四少四多"的硬核回應,堪稱外交版的"反PUA指南":少搞莫須有的指責,多來點實在的溝通;少玩貿易保護主義,多放開市場大門;少在那兒焦慮中國崛起,多干點提升競爭力的事;最后還補了句"少貼標簽,多商量",就差直接說"別整那些虛頭巴腦的"。
(中方強調“四少四多”,指出歐盟需要不帶偏見地看待中歐經貿關系)
這套組合拳下來,明眼人都看懂了中國態度——談可以,但想靠施壓占便宜?門兒都沒有!
還有歐盟這套"產能過剩"的指責,簡直是把雙標玩出了新高度。他們怎么不抱怨中國產的襪子、打火機過剩?因為這些產業早被歐洲淘汰了!現在中國在新能源、電動車這些高端領域殺出來了,歐洲就急得跳腳,這哪是什么"產能過剩",分明是"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3、中方強調,歐盟應平衡自身心態
看看新能源產業的真實情況:全球光伏組件需求每年增長30%,中國產能才占全球80%——這就像說一個飯館因為生意太好、顧客太多,就被指責"飯菜做太多了",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歐盟的真實意圖,無非是想讓中國自斷經脈,把辛苦打下的市場份額拱手相讓。
更可笑的是對俄貿易這茬。歐盟自己一邊給烏克蘭送武器,一邊又要求中國切斷與俄羅斯的正常貿易。這套邏輯就好比:我可以給我的朋友遞刀子,但你必須和你的朋友絕交。中國外貿政策輪得到歐盟指手畫腳?要不要我們把1840年的條約翻出來,看看當年是誰在強迫誰做生意?
(歐盟指責所謂的“產能過剩”,是因為中國在新能源等領域的主導地位)
至于稀土管制這事,更是暴露了馮德萊恩的"美式思維"。中國管控自家稀土,受影響最大的是美國軍工復合體,歐洲車企那點需求根本排不上號。
這就好比鄰居家裝修吵到你,你不去找鄰居理論,反而跑來罵我為什么不開窗通風——典型的找錯對象撒氣。難怪有觀察家說,馮德萊恩這趟來華,怕是帶著白宮的"任務清單"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