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須有”的罪名再次扣向中國企業。面對歐盟在最新一輪對俄制裁中突然將矛頭對準中國企業和金融機構,這種毫無法理依據的操作,商務部今天公開回擊:會采取必要措施。
事實上,拿俄烏沖突說事,來抹黑中方,是歐盟近期打“中國牌”的招式之一。在醫療器械采購領域砌墻設障,給中國新能源產業亂扣“產能過剩”帽子,看似凌厲的攻勢背后,藏著歐洲產業競爭力下滑的焦慮,更透著對美國亦步亦趨的盲從。年初還信誓旦旦要加強中歐經貿合作,轉身就在美歐關稅談判膠著時,暫緩對美反制,轉而對中國企業頻頻亮黃牌。這種雙標表演,顯然是想向華盛頓示好,從而達成討價還價的目的。但法國議會報告就挑明了:過度依附美國只會把歐盟拖入“戰爭式貿易對抗”的泥潭。
就在今天,外交部官宣,歐盟高層即將在7月24日訪華,顯然這是解開困局的一次契機,其實中方已經指明破局的正確路徑:撤銷無理制裁,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事實上,中歐貿易額上半年3.5%的逆勢增長曲線,平均每天進出口超過150億元的數字,都在點出一個硬道理:合作遠勝對抗。如果歐盟還執迷于單邊制裁的夢境,繼續用偏見和霸權來書寫對華關系,只會讓自己在全球經濟棋盤上步步敗退。
編輯: 斯雯
責編: 姚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