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到兩個月,北京長安街就要迎來抗戰勝利八十周年的盛大閱兵,而我敢說:中國今年的“九·三”閱兵,將讓全球都大開眼界!
我為什么這樣說?
因為,這場慶典可不僅僅是走個過場,而是中國軍工技術的一次集中亮劍。
以往,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比如十年前的東風-21D或是六年前的東風-17,但今年完全不同——84%的裝備都是首次公開露面,從高超音速導彈到無人作戰集群,從網絡攻防系統到太空作戰單元,覆蓋了未來戰爭的每一個維度。就連被西方稱為“地球最強導彈”的東風-41,在這次的陣容里都只能算是個“暖場角色”。
什么?
東風-41洲際導彈僅僅是“暖場角色”?
沒那么夸張吧?
實際上,還真不是我夸張!
當然,說起東風-41,它確實配得上“大國重器”的名號。
據公開資料表明,該款洲際導彈射程超過1.4萬公里,速度很快,從中國本土飛到紐約只要半小時;末端速度沖到28馬赫,橫跨太平洋打擊美國西海岸只需15分鐘;更厲害的是它能帶著10枚分導核彈頭,每枚的威力頂得上20多個廣島原子彈,配上“錢學森彈道”的飄忽軌跡,現有反導系統根本拿它沒轍。
可這么個“鎮國利器”,在今年的閱兵清單里卻成了“基本款”——因為中國軍工這六年憋的大招,遠不止于此。
高超音速武器才是這次的重頭戲
前幾年亮相的東風-17雖然能突破所有現役防空系統,但射程只有1000公里出頭,威懾范圍有限。而這次很可能展示它的升級版或全新型號。
想想看,俄羅斯能用“鋯石”導彈震懾西方,伊朗的入門級高超音速導彈都能突破“愛國者”攔截,以中國在這領域的積累,拿出的新家伙怕是會讓全球軍事專家坐不住。
還有,美軍折騰了五年多的三種高超音速導彈,路線全數失敗,至今連個成品都沒有,對比之下更顯中國技術路線的成熟。
無人機戰場則要上演“科幻大片”
“俄烏沖突”已經證明,無人機群能徹底改寫戰爭規則,而中國在這方面堪稱“降維打擊”——無人機產能不是百萬級,而是千萬級起步。
因此,今年的九?三閱兵,很可能亮相的“九天”無人機母機,堪稱空中航母,能釋放蜂群執行偵察、轟炸甚至補給任務。
早些時候央媒報道“九天”無人機
還有“虎鯨”無人艇,這可是500噸的海洋巨獸,帶導彈、潛深海、指揮作戰樣樣精通。
然后還有四條腿的“機器狼”集群,更會顛覆城市戰,背彈藥、鉆地道、協同突擊無所不能。
這些裝備最嚇人的不是單個性能,而是整套AI指揮體系:無人機自主編隊、無人艇智能規劃路線,完全顛覆“人海戰術”的邏輯。
至于防空反導,曾經被視為中國短板,如今卻可能成為閱兵最大驚喜。紅旗-19在珠海航展露過臉,紅旗-9BE和紅旗-16FE在巴基斯坦實戰中,成功攔截了比烏克蘭戰場更難對付的超音速隱身導彈。這次傳說中還有更先進的反導系統要登場,專門應對高超音速威脅。
所以,當別人還在用“愛國者”攔老式巡航導彈時,中國這套體系瞄準的已是下一代戰場。
有趣的是,全球網友這次居然齊聲喊話法國媒體:“必須給法新社留最佳機位!”
這是什么情況?
原來,2022年法新社本想用暗黑濾鏡“抹黑”中國軍演,結果陰差陽錯拍出了鋼鐵洪流的壓迫感——殲-20如利劍破空,驅逐艦秒變星際戰艦,連德國軍迷都驚呼“裝備太科幻”。這種“敵方鏡頭變最佳廣告”的戲劇性,恰恰印證了中國軍力的視覺沖擊力。
因此,今年閱兵,西方媒體必然帶著“威脅論”腳本而來,但長安街上駛過的裝備方陣,每一秒都在重構他們的話語體系。
到時肯定會震撼到他們。
回望八十年前,中國連造門炮都艱難;再看今日,從“九天”無人機呼嘯長空,到東風導彈刺破云霄,這場閱兵既是致敬歷史的勛章,更是宣告未來的宣言。順便讓世界大開眼界,哈哈,也未嘗不可!
畢竟,該秀肌肉就不能含糊,畢竟,這個世界,還是“拳頭硬”更會被“尊重”,您說是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