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兩條看似不相關的消息突然撞在了一起:一條來自烏克蘭戰場,另一條則來自北京和莫斯科的高層外交。兩件事放在一起,透露出一個信號——俄烏戰爭可能即將迎來轉折點,甚至大結局的走向,也許就藏在接下來的50天里。
中國大使館罕見發聲,釋放危險信號
7月15號,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館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提醒。表面上看,是烏克蘭又一次延長“戰時狀態”,到今年11月5號為止。但關鍵在于,通知里還特別加了一句:
“請中國公民暫勿來烏,在烏人員務必提高安全意識,做好必要撤離準備。”
這句話不是隨口說說。中國大使館一向穩重,很少主動提醒撤離。如果真的到了這一步,說明背后已經掌握到了相當明確的情報,局勢真的可能在短期內突變。
從歷史經驗看,這種通知往往意味著兩個可能:
一是重大軍事升級要來了,
二是外交通道暫時中斷,人員和資產必須提前應對。
拉夫羅夫火速來華,中俄高層罕見同頻
就在大使館發出通知的同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現身北京。他剛從朝鮮回來,帶著朝鮮政府對俄羅斯的“全力支持”,順手還拿了不少戰略物資,就馬不停蹄飛來中國。
這行程不尋常。朝鮮、中國、俄羅斯——這是一個很微妙的外交三角。朝鮮提供物資,中國提供外交空間,俄羅斯主導戰場節奏。三方此時頻繁互動,顯然不是為了寒暄敘舊,而是在為接下來的關鍵窗口期做協調。
更關鍵的是,拉夫羅夫在中國突然拋出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如果烏克蘭準備啟動新一輪談判,俄羅斯可以不用等50天,30天就行。”
這句話,不是說給烏克蘭聽的,是直接說給特朗普聽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