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媒體引述多家外媒的爆料稱,今年9月初,普京應邀訪華并參加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勝利80周年的重要活動,而特朗普也可能在此期間與普京在北京會晤。
面對這一猜測,克里姆林宮方面在7月20日表示對此并不知情。
普京的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說,對在北京可能出現的兩人會晤的可能性完全不清楚。
從佩斯科夫的回應措辭來看,俄方的態度絕非模棱兩可。在以往的外交場合中,當面對一些不確定或敏感的外交傳聞時,俄羅斯方面通常會采取較為委婉、模糊的回應方式,既不明確承認,也不完全否認,以便為未來可能的外交行動留下足夠的彈性空間。
但此次針對普京與特朗普北京會晤一事,佩斯科夫直接表示不知情,這種斬釘截鐵的回應,無疑向外界釋放出一個強烈信號:至少在目前階段,俄方并沒有與美方在9月于北京進行領導人會晤的計劃。
在關注俄方對會晤否認態度的同時,不能忽視與之緊密相關的一個背景事件,即特朗普向俄方發出的50天最后通牒。
當地時間7月14日,特朗普在談及烏克蘭問題時,對俄羅斯總統普京表達了“強烈不滿”,并威脅放話稱,若在50天內無法達成俄烏和平協議,將對俄羅斯實施稅率高達100%的“嚴厲關稅”制裁。
特朗普這一最后通牒的發出,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有著復雜的國內國際政治背景。從美國國內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政府在執政過程中,面臨著來自國內不同政治勢力在外交政策上的壓力。
部分政治勢力強烈要求特朗普政府在俄烏沖突問題上采取更強硬的立場,以彰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力和影響力。
特朗普發出這一最后通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對國內政治壓力的一種回應,試圖通過展現對俄羅斯的強硬態度,來鞏固其在國內部分選民群體中的支持率。
從國際政治格局角度分析,美國長期以來將俄羅斯視為其在全球地緣政治競爭中的主要對手之一。
俄烏沖突的爆發,為美國提供了一個打壓俄羅斯的契機。通過支持烏克蘭,美國試圖在軍事、經濟、政治等多方面消耗俄羅斯的實力,進一步削弱俄羅斯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從而鞏固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
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實際上是美國在俄烏沖突問題上對俄羅斯施加更大壓力的一種手段,旨在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做出讓步,按照美國所期望的方向推動俄烏沖突的解決。
然而,對于特朗普的這一最后通牒,俄羅斯方面卻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在社交媒體上直言,莫斯科毫不在乎特朗普發出的“最后通牒”,稱特朗普就是在“作秀”。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表示,莫斯科希望了解特朗普提出“50天內解決烏克蘭問題”這一聲明的真實背景,質疑這一期限設定的合理性和動機。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格魯什科更是指出,特朗普向俄羅斯發出的“50天期限”最后通牒“非常奇怪”,西方始終未敦促烏克蘭同俄羅斯重啟談判,可見西方實際上并不真正希望推動談判取得成功。
綜合分析俄方對普京與特朗普9月北京會晤的否認態度,以及對特朗普50天最后通牒的不在乎反應,我們可以發現,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背后反映出俄羅斯在當前國際政治格局下的戰略考量。
首先,從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利益角度來看,烏克蘭問題一直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核心關切點之一。
俄羅斯認為,北約持續東擴對其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而烏克蘭一旦完全倒向西方,成為北約遏制俄羅斯的前沿陣地,將極大地壓縮俄羅斯的戰略安全空間。因此,在俄烏沖突問題上,俄羅斯有著堅定的立場和底線,絕不會輕易在美國的壓力下妥協讓步。
特朗普的50天最后通牒,在俄羅斯看來,是美國試圖通過外部壓力干涉俄烏沖突進程、迫使俄羅斯就范的手段,這嚴重侵犯了俄羅斯的主權和國家安全利益。俄羅斯對這種不合理的外部干涉行為自然嗤之以鼻,用實際行動表明其不會被美國的威脅所嚇倒。
其次,從俄羅斯的外交戰略布局層面分析,俄羅斯一直致力于構建多極化的國際政治格局,反對美國的單極霸權。
在與美國的外交博弈中,俄羅斯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通過靈活多樣的外交手段,維護自身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此次否認與特朗普在北京會晤,以及對最后通牒的漠視,都是俄羅斯向外界展示其外交自主性的方式。俄羅斯不希望被外界視為在外交上被動回應美國的一方,而是要以平等、自主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根據自身國家利益來決定外交行動。
再者,從美俄關系的歷史演變來看,兩國之間長期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和分歧。盡管在某些時期,雙方也曾嘗試通過外交對話與合作來緩和關系,但由于雙方在諸多核心利益問題上的根本性差異,美俄關系始終難以實現實質性的突破。
在當前形勢下,美國對俄羅斯的敵意和打壓態勢愈發明顯,俄羅斯對美國的信任度也降至歷史低點。在這種缺乏互信的背景下,俄羅斯對于與美國進行高層會晤持謹慎態度,因為在沒有解決根本矛盾的前提下,會晤很可能只是流于形式,無法取得實質性成果。
同樣,對于美國發出的最后通牒,俄羅斯基于對美俄關系的深刻認知,清楚地知道這更多是美國的一種政治姿態,而非真正旨在推動俄烏沖突的和平解決,因此選擇不予理會。
俄方否認普京與特朗普9月在北京會晤,以及對特朗普50天最后通牒表現出的不在乎態度,是俄羅斯基于自身國家安全利益、外交戰略布局以及對美俄關系深刻認知所做出的理性選擇。
這一系列事件背后,反映出當前國際政治格局中大國博弈的復雜性和激烈性,也預示著美俄關系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在全球關注的目光下,俄羅斯將繼續在國際舞臺上堅定地捍衛自身權益,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塑造國際政治秩序的演變。
參考資料:
普京特朗普將在北京會晤?克里姆林宮否認:目前時機尚未成熟——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