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青春力量
共赴源城之約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相關部署,團區委充分發揮校地協同創新模式的聚合效能,全面整合各方資源,精心統籌協調,廣泛發動各鎮(街道)與75支“百千萬工程”突擊隊開展深度結對聯動。積極組織青年大學生奔赴基層一線,圍繞綠美生態建設、文旅融合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民生服務改善、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領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以青年實踐為紐帶,推動高校人力資源與地方發展需求精準對接,讓社會實踐活動成為檢驗人才培養質量的“試金石”、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催化劑”。
賦能特色產業
拓寬高質量發展路徑
廣東理工學院“經管興農實踐隊”走進雙頭雙創電子商務創意園,對當地電商基地進行深入考察。隊員們認真學習流量變現策略及直播話術等電商運營技巧,并通過多場直播帶貨活動,成功讓魔芋爽、土泥鰍干等源城特色農產品搭乘“數字快車”,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半徑,更極大提升了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為特色農產品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益暖東埔,拾光源城”突擊隊深入源城的街頭巷尾、傳統作坊,用鏡頭記錄下腸粉、豬腳粉、粄類小吃、九重皮、酸酒鴨等豐富多樣的客家風味美食。通過他們的努力,河源客家飲食文化的獨特魅力得以充分展現,為助力客家美食走出源城、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持,進一步推動了源城特色美食產業的發展。
挖掘文化底蘊
煥發文旅融合新活力
華南師范大學環境學院“綠漫星河”實踐團結合學院特色和綠色環保理念,對上城街道的代表性元素進行深入挖掘和提煉。他們精心設計出富有創意的logo、IP以及團扇、紙巾盒等特色文創產品,以簡潔現代的設計風格展現了上城街道悠久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文化魅力,為上城文旅宣傳注入全新活力,吸引更多游客關注源城的文旅資源。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躍而聲?樂響廣師”突擊隊,在團區委的組織下,實地訪談區級客家山歌傳承人黃立勤、山歌劇團原團長陳耀南、現團長歐陽山等老師,深入體驗客家山歌的獨特魅力,全面明晰其發展脈絡與豐富內涵。通過他們的努力,客家山歌這一傳統文化瑰寶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和傳承,為源城文旅產業增添濃厚的文化氣息。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舞躍獅騰”突擊隊走進高埔崗街道,與當地醒獅傳承人進行深入交流。隊員們結合當地舞獅隊伍的發展歷程,拍攝了趣味橫生的舞獅情景劇,并整合相關資料,積極助力醒獅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生動弘揚了高埔崗的歷史文化故事,使高埔崗的文旅品牌更具特色和吸引力。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永遠跟黨走”隊以“青春賦能農文旅宣傳”為目標,深度挖掘埔前鎮的農文旅資源。他們通過“鏡頭+短視頻+推文”的創新組合傳播方式,全方位展示埔前鎮的農文旅特色,為鄉村文化推廣與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宣傳支持,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源城的鄉村魅力。
情系基層民生
播撒青春關愛之光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數韻源夢”“筑夢螢火”支教團隊在團區委的統籌協調下走進高新區實驗學校,精心開設七巧板、安全教育、數學魔術、非遺拓印等多元課程。隊員們采用趣味教學的方式,充分點燃孩子們的好奇心,為他們帶來一個充實而快樂的暑期時光,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知識,助力鄉村教育事業發展。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芃星灼華”突擊隊走進河源市新江街道龍尾壩社區,開設融合河源恐龍文化的美術課和非遺紙漿畫課程。通過趣味教學,激發了孩子們的創造力,讓他們在感受家鄉文化魅力的同時,度過了一段意義非凡的時光,豐富了社區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
凝聚青春力量
共促區域協調發展
青年大學生們以青春之名,積極響應號召,深入基層一線,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他們在助力地方發展的生動實踐中,實現自身的成長與蛻變,以實際行動搭建起校地合作的堅實橋梁,為“百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下一步,團區委將始終錨定青春賦能“百千萬工程”的核心方向,秉持“需求導向、精準對接”的理念,構建校地之間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發展共促的持久紐帶,把基層所需作為青年所為的出發點,推動高校的智力優勢轉化為基層發展的內生動力,讓青春實踐真正扎根在基層發展的土壤中,為源城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現代化樞紐城區貢獻磅礴的青春力量。
來源:團區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