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長沙學院團委、關工委、工會聯合指導,長沙學院學生會、青年志愿者總會及造血干細胞宣傳服務團隊組織開展的長沙學院“薪傳智火,童筑未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該校招就處招聘大廳再度出發。50名大學生志愿者化身“小老師”,以課堂內外的全情投入,為教職工子女打造了一段充實而溫暖的暑期時光,用實際行動詮釋“為師生辦實事”的服務理念。
備課時光:用匠心打磨每一堂課
為讓課程既藏著知識的深度,又裹著童趣的溫度,“薪傳智火,童筑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的小老師們很早便開啟了籌備工作。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認知特點,團隊分組研討教案:機器人體驗課組提前與外國語學院青志協的機器人團隊進行溝通,確保小朋友們能輕松操作;非遺創意課組專門學習了紙鳶與竹燈籠制作技藝,將傳統工藝拆解為 “骨架搭建”“貼紙裝飾” 等簡易步驟,提前采購了紙模型、竹篾、膠水等材料,分類打包成 “手工材料包”;國防教育課組改編紅色故事,準備了適合兒童理解的情景劇劇本。翻開小老師們的備課記錄本,密密麻麻標注藏著滿滿的用心: “注意語速放緩”、“此處要插入互動提問”、“鼓勵引導小朋友自己進行嘗試”。為了讓孩子們坐得住、學得進,小老師們在每個環節進行反復推敲不斷打磨教案。
課堂互動:用真心架起溝通橋
“老師,我的這個飛機為什么總不走直線呀?”在無人機體驗課上,一個小男孩急得漲紅了臉。無人機體驗課的小老師蹲下身,耐心告訴他如何擺放無人機:“你看,要把這些地方都架好,這樣才不會走歪。”這樣的耐心引導貫穿課堂始終:趣味數學課上,用有趣的找茬小游戲,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老小共“話”課上,小老師們和小朋友們圍著一起坐,聽柳老教授講老長沙的故事;輕軍訓環節,小老師們認真的記錄著每個不標準卻很努力想做好小朋友的身影,鼓勵小朋友們“面對困難和挑戰不退縮再努力堅持一下”。小朋友在《成長日志》里畫下與小老師的牽手圖畫,旁邊歪歪扭扭寫著:“今天玩的很開心!明天我還要來!”
課后保障:用責任筑牢服務墻
每日課程結束后,小老師們的工作仍在繼續。他們分工協作:后勤組細致清掃場地,整理教具、換桌布,確保次日課堂環境整潔安全;財務組匯總當日開支,核對物資領用清單,規范完成財務報賬;宣傳組整理照片視頻素材,剪輯課堂宣傳視頻,以及通過照片向家長們同步孩子的成長瞬間。在實踐進行中,團隊還設計了調查問卷,收集孩子們和家長對課程的反饋,為后續反思總結和今后實踐開展提供數據支持。正如團隊負責人項楚妤同學所說:“從備課到收尾,每個環節都不能松懈,這是我們對孩子們的負責,也是對我們自己的錘煉。”
七彩小課堂的時光雖短,但小老師們用備課的匠心、課堂的真心、課后的責任心,在孩子們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這場“大手牽小手” 的溫暖互動,不僅解決了教職工的后顧之憂,更讓孩子們在課堂中收獲知識,讓志愿者在奉獻中成長,讓服務師生的情懷在點滴行動中持續傳遞。
瀟湘晨報記者鐘錦涵 通訊員向希怡、張藝迅、潘政合、李飛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