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白宮商業代表團緊鑼密鼓籌備訪華行程,一邊卻是160%石墨關稅、五角大樓封殺中國工程師、美軍航母強闖南海的連環拳。特朗普政府這套“又拉又打”的組合拳,究竟是為談判加碼,還是要徹底撕破臉?中國280億美債拋售和黃金增持的反擊,已讓美國企業先疼得跳腳。
近期,美國放出消息,稱特朗普正在制定訪華行程,并可能參加中國9月3日的大閱兵。但特朗普行程未定,針對中國的關稅和軍事威懾反倒是先來了。
首先,美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對中國加征93.5%的石墨反傾銷稅令,直接把中國輸美陽極級石墨的關稅堆到160%。
緊接著,五角大樓又宣布,全面封殺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云端項目。
與此同時,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帶著驅逐艦“斯特雷特”號和補給艦“瓜達盧佩”號悄悄來到了南海。
美國政府在高層訪華前夕制造摩擦的套路早已不新鮮,這種"先施壓后談判"的戲碼從奧巴馬時期演到特朗普時代,但白宮似乎始終沒弄明白,當談判桌上擺著關稅大棒和軍事威懾時,真正的合作永遠無法開始。
美國的對華政策,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新一輪對華石墨產品加征93.5%關稅的鬧劇,表面看是給中國負極材料企業套上緊箍咒,實則讓特斯拉的電池成本每千瓦時暴漲7美元。
這記回旋鏢正扎在美國新能源產業的命門上,要知道全球70%的石墨市場份額握在中國手中,美國本土企業連特斯拉三成需求都滿足不了,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招數,連韓國電池商都哀嚎要賠掉兩個季度利潤。
美國商務部長嘴上喊著要重建本土供應鏈,可澳大利亞替代石墨產能建設要五年,加拿大項目連可行性報告都沒寫完。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已拿下全球六成訂單,美國若真把160%關稅落實,最先倒閉的恐怕是底特律的電動車組裝廠。若全面替換中國供應鏈會讓美國新能源汽車售價暴漲23%,這等于直接把市場拱手讓給歐洲車企。
五角大樓最近禁止中國工程師參與云端項目的操作就更荒謬了,這邊特朗普的訪華專機還沒起飛,那邊華盛頓就急吼吼切斷技術合作渠道。微軟高管私下抱怨,這種冷戰式的技術封鎖只會逼著中國加速自主創新,讓在美人才進一步流失。
再看看南海局勢,美軍航母戰斗群轉來轉去,除了給菲律賓壯膽之外,連中國新建的島礁防御工事都不敢靠近。這種虛張聲勢的軍事表演,只能是虛張聲勢。
中國對于美國的反制,一向是正中要害。
中國已經連續幾個月減持美債,280億美元的減持規模加上7萬盎司的黃金增持,這套組合拳打得美國心里直發毛。
要知道中國持有的2298噸黃金儲備已創歷史新高,這種"去美元化"的節奏讓美聯儲加息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更妙的是,這些操作完全符合市場規則,美國財政部連抗議的借口都找不到。
如果美國還是看不清現實,那么9月3日的大閱兵,很可能收不到請柬,到時候,普京現身北京,而特朗普缺席,這對于國際而言,又是一個另美國難堪的局面。
白宮幕僚們其實已經心知肚明,對中國玩關稅恐嚇早就不管用了,除了制造頭條新聞外毫無意義。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產能已經占到全球四成,蘋果供應鏈七成環節在中國,這些商業現實比任何政治演說都更有說服力。
減持美債是柔中帶剛的警示,黃金儲備是未雨綢繆的底牌,南海建設是捍衛核心利益的宣言。至于特朗普到底來不來訪華,什么時候來,對中國而言不過是外交日程上的技術性問題。
實際上,美國耗不起,不然特朗普也不會這么著急,軟硬兼施。美國經濟面臨深層困境,盡管表面數據依然光鮮,但制造業回流計劃成效不彰,消費市場持續疲軟,核心產業鏈條出現松動,這些結構性問題正在動搖美國經濟根基。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對急于尋找經濟增長點的美國企業而言具有致命吸引力。
特朗普團隊透露,此次訪華陣容,堪比前段時間的中東之行,也就是說,美國將組織大規模商務代表團隨行訪華,這本質上就是為了給美國經濟尋找新引擎。
中國始終保持著戰略定力,在維護核心利益的同時,也為中美合作留有空間。中國市場的開放步伐從未停止,從金融業準入放寬到跨境電商蓬勃發展,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國際資本創造了大量機會。
但前提是美方必須摒棄零和思維,真正尊重中國市場規則和發展道路。中國的態度始終如一:談判大門永遠敞開,但必須是平等互利的真談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