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德萊恩和科斯塔帶著歐盟的期待與焦慮,將于7月24日踏上訪華行程。他們本想借“中歐建交50周年”的節點,為陷入困境的歐盟打開一扇外交突破口,卻沒料到,在中方正式確認行程的通報中,既沒有“歡迎”二字,也沒有絲毫客套,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冷靜克制的“約法三章”。
馮德萊恩和科斯塔將于7月24日踏上訪華行程
這場峰會,原本是歐盟爭取喘息的機會。馮德萊恩和科斯塔一同訪華,是歐盟層面極為罕見的“重量級組合”,背后承載的是歐洲一體化的焦灼與現實壓力。
可中方的回應卻冷靜到近乎冷淡,“經雙方商定”這五個字,明確表達出此次來訪并非中方主動邀請,而是迫于現實的“被動接受”,更沒有安排禮節性的歡迎儀式,更沒有為此次峰會營造所謂“節慶氛圍”。
相關報道截圖
訪華的背后,是歐盟內外麻煩纏身。僅在一周前,馮德萊恩提出的長達7年的2萬億歐元預算案就被德國否決。這份預算案原本希望將歐盟國防預算提升至1310億歐元,同時設立1000億歐元對烏克蘭的援助基金。
預算的失敗,直接暴露出歐盟內部的分裂,尤其是德法之間圍繞對美政策的分歧日益激烈。德國希望妥協換關稅優惠,法國則堅決反對。歐盟內斗不斷,馮德萊恩此行也成了她在外交場合中尋找“支點”的一次關鍵嘗試。
圖為馮德萊恩 資料圖
中方并未被動接受歐盟的安排,而是主動設置議程。在北京公布峰會日程時,除了信息量極大的“商定”措辭,中方還取消了原本安排的合肥商務行程。原計劃24日峰會結束后,兩位歐盟領導人將前往合肥出席中歐商業論壇,這本是為歐方提供的延伸外交平臺。
如今,這個安排被取消,只留下“當天到、當天談、當天走”的緊湊行程,意味明確:這場峰會是務實對話,絕不搞形式主義,更不是歐方刷存在感的“外交作秀”。
中方還通過外交部明確提出三點要求,堪稱“約法三章”。首先,中方要求歐方對中歐關系要有“全面”的認識,不能因一事而否定全局。接著,中方強調“辯證”看待分歧,不能被個別矛盾綁架整體合作。最后,中方提出“發展”視角,希望歐盟能從未來五十年的戰略高度出發,放棄短視的政治算計。
外交部做出回應
當然,“約法三章”并非是空穴來風。就在馮德萊恩訪華前夕,歐盟出臺對俄第18輪制裁方案,悍然將10家中國企業和兩家地方銀行列入黑名單。
歐方對中俄正常經貿往來橫加指責,理由不過是“懷疑”這些實體與俄羅斯軍事能力有關,毫無證據,也無國際法依據。中方對此強烈反擊,外交部和商務部連發聲明,明確表示將采取反制措施,絕不容忍非法單邊制裁。
更具戲劇性的是,馮德萊恩本人曾放話稱,如果中方不在30天內解除稀土出口管制,她將取消訪華。
但事實是,中國的稀土政策未作絲毫調整,而她最終還是選擇登上飛往北京的航班。這不啻于一次“自我打臉”,也讓中方進一步看清歐方外交話術背后的空洞與虛弱。
電動車問題,是此次峰會的焦點之一。自2024年10月歐盟發起反補貼調查以來,中歐在該領域的摩擦不斷升級。歐方最高擬對中國電動車征收35.3%的附加關稅,意圖通過構建貿易壁壘保護本土產業。
中方提出以“最低價格機制”取代懲罰性關稅,借鑒2013年光伏案的經驗,進行對話解決。但歐方至今未展現足夠政治意愿,談判拖延三月,技術部分已基本完成,政治層面卻遲遲不肯松口。
中國國旗和歐盟旗幟
在中方看來,這種做法不僅拖累合作節奏,也損害中歐之間的信任基礎。中歐投資協定原本是中歐合作的重要支柱,但歐方自2021年凍結談判后,始終無意重啟。
今年4月,中方解除了對5名歐洲議員的制裁,釋放了改善關系的善意。歐方卻拒不回應,甚至明確表示“當前無重啟意愿”,這等于親手關上了擴大合作的大門。
歐盟曾試圖將此次峰會設在布魯塞爾,并安排中方領導人訪問歐洲,以彰顯建交五十周年的紀念意義。
但中方早已表態,不會為象征意義而出訪,更不會被動配合歐方的節奏。最終,峰會地點定在北京,行程安排由中方主導,這既是對中歐實力對比的真實反映,也是對歐方態度的有力回應。
馮德萊恩此次訪華,正值中美歐三角關系劇烈變動之際。特朗普已明確表示,將對歐盟商品加征15%至30%的關稅,歐盟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戰。
本應在這種壓力下與中國聯手抱團取暖,歐盟卻始終在中美之間反復橫跳,試圖通過“對華強硬”討好美國。
事實證明,這種策略只是自取其辱。特朗普并未因歐盟對華示強而手下留情,反而得寸進尺,歐盟在中美夾縫中已無退路。
圖為特朗普 資料圖
馮德萊恩之所以執意訪華,除了尋求緩解當前困局,也寄望于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的影響力。歐盟一廂情愿地認為,中國是俄羅斯經濟命脈的“關鍵支點”,因而執著要求中方“對俄施壓”。
但中方早已多次明確態度:中俄合作是正常、合法、互利的雙邊關系,任何國家都無權干預。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角色,是推動和平談判,而非選邊站隊。歐方的這些期待,既不現實,也不合理。
面對歐方的戰略搖擺和外交騷操作,中方的回應始終保持冷靜、克制、堅定。沒有激烈的言辭,沒有惡意的抨擊,有的是立場清晰、邏輯嚴密的回應。
中方向來不拒對話,但也不允許任何形式的脅迫與挑釁。這種穩中有力的外交姿態,正是對外部紛擾最好的回擊,也是中國維護國家利益與全球責任的體現。
過去五十年,中歐貿易額從幾十億美元增長到近萬億美元,人員往來、技術合作、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是相互尊重與戰略互信。如今,在全球格局劇變的背景下,中歐更應守住合作初衷,避免讓短視的利益干擾長期的戰略對話。
馮德萊恩與科斯塔此行收獲幾何,最終取決于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中方“約法三章”的分量。如果只是走個過場,峰會自然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如果能帶著誠意回應中方關切,中歐關系或許還有轉圜的空間。
中方已開門設席,就看歐方是否愿意放下架子,坐下來說人話、辦正事。未來的路,中歐要不要一起走,答案其實早已寫在中方冷靜的“約法三章”里。
信息來源:
外交部:中方期待歐方以全面、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中歐關系
2025-07-21 15:35·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