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書展將于8月13-19日在上海展覽中心、上海書城舉辦,著力打造“雙主場+X+N”模式,進一步提升服務空間,主會場規模將達到約4.2萬平方米。
2025上海書展主視覺
上海書展是我國年度重要圖書新品首發地、面向個體讀者的閱讀風向標,全國最具影響的圖書展會之一。2025上海書展立足圖書展銷根本,各參展單位將拿出各自精品力作。那么,這次上海的出版機構將為讀者帶來哪些滬版新書和好書呢?本期新聞晨報《上海會客廳》節目,我們就此采訪上海的部分出版機構,請他們進行介紹,以饗讀者。
上海書展期間,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將帶來《極簡上海志》《上海抗日戰爭史》《精神之源》《刺秦》《不響》《譚其驤學術傳記》等幾百種新書,其中不少圖書為新近出版。
《極簡上海志(中英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編
《極簡上海志(中英文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傾力打造,以72萬字的精要筆觸,上溯馬家浜文化先民漁獵火種,下至2022年城市天際線的蓬勃生長,勾勒上海從遠古文明到國際都市的壯闊畫卷。
《上海抗日戰爭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上海抗日戰爭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上中下三卷本,這套書由著名歷史學家、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余子道主編。余子道教授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在中國近現代史特別是軍事史領域成果豐碩。
《不響》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我們熟知金宇澄,總是因為他作家的身份,《繁花》被太多的讀者所喜愛;但是在經典之外,他還有另一重身份——藝術家。金宇澄的作品集《不響》由上海文藝出版社新近出版,本書完整收錄他從1963至2025年的繪畫創作,包括為《繁花》電視劇特別繪制的18幅畫作、展覽作品、未發表草圖、自畫像、《繁花》插圖以及城市圖景等共計438幅。
《譚其驤學術傳記》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譚其驤(1911—1992),字季龍,浙江嘉興人,中國歷史地理學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譚其驤學術傳記》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通過真實反映譚其驤的學術研究歷程,對復旦歷史地理這一中國頂尖學科作出了最好詮釋。
上海各高校出版社、“社科文”出版社也將在書展上推出新書好書。其中包括《資本論》全譯本初版裝幀紀念版、《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為國鑄盾——中國原子彈之路》《上海歷代著述總目》《東學西傳文獻集成初編》《中國譯學大辭典(第二版)》《大國養老: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論綱》《城市更新:上海實踐與創新》等。
《資本論》全譯本初版裝幀紀念版 上海三聯書店2025年3月出版
《資本論》全譯本的初版裝幀紀念版由上海三聯書店重磅推出。這不僅是一套書籍的復刻,更是一段思想長征的紀念,一場跨越87年的文化回響,旨在重現這部馬克思主義經典巨著完整譯本的原始形態,致敬戰火中誕生的思想傳承。
上海三聯書店表示,希望通過這套紀念版,讓今天的讀者看到,在一個國家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有人愿意把全部生命投擲到一部書中;讓年輕一代感受到,那些在扉頁間跳動的信仰與思考,依然能照亮當下與未來。
《資本論》全譯本初版裝幀紀念版與學習筆記本、紀念文創便簽本
自2009年起,上海三聯書店陸續推出簡體橫排平裝版,并重印至今已達63次。而2025年的裝幀紀念版,則是首次以“裝幀復原”為使命進行全方位設計與打磨,幫助新生代感知經典文本承載的精神遺產,和那些凝固在紙張肌理中的智識。
《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啟航——黨的誕生地為何在上海》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于2025年7月最新出版。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在上海誕生?為什么早期黨中央機關長期駐扎在上海?帶著這個歷史之問和時代之問,本書結合詳實的文獻史料、生動的歷史故事、縝密的邏輯推理,從自然稟賦、政治環境、經濟形勢、文化氛圍、社會條件、理論傳播、階級基礎和歷史突變等方面,全面系統闡述了上海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及其早期活動中獨特的要素和優勢,科學準確回答了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的歷史緣由和光榮使命。本書為人們更好地探尋紅色文化基因、弘揚優良革命傳統、銘記黨的初心使命、實現時代賦予重任提供史實依據、智慧源泉和思維啟迪。
《城市更新:上海的實踐與創新》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
《城市更新:上海的實踐與創新》由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于2025年7月最新出版。本書不同于偏重介紹更新項目設計思路以及方案的套路,而是從經濟、產業、城市、社會、企業、人文、消費和市民的多維度,分析闡述怎樣的城市更新才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什么樣的項目才是市民所喜歡的;怎樣的投入產出才是可持續的。總之,城市更新不僅要有主管部門、規劃師和設計師參與,更是企業的主戰場,并涉及全體市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它既要有社會價值,也要有經濟價值,更要有市民的獲得感和項目的可持續性。這些,都是本書的基本理念和切入點。希望本書能給讀者提供一些觀察、了解城市的新視角、新渠道和新方法,也希望能為從事城市更新的同行、機構和企業提供一些源于實踐的理論思考、方法創新和案例借鑒。
《為國鑄盾——中國原子彈之路》入選2024年度“中國好書”
《為國鑄盾——中國原子彈之路》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在2024年出版,入選2024年度“中國好書”,獲得第二十屆文津圖書·科普類獎項。本書回顧了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制攻關之路,反映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在國力極度薄弱,工業基礎、科技基礎幾乎空白,科技人員非常短缺的艱苦條件下,毛澤東、周恩來、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審時度勢、高瞻遠矚、英明決策,錢三強、朱光亞、鄧稼先等老一輩科學家、科技工作者、解放軍指戰員、工人等無私奉獻、奮力拼搏,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大協作,共同攻堅克難,鑄造中國之盾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