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這幾天鬧得沸沸揚揚,就因為7月20日那場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和公明黨聯手執政,本來想穩住陣腳,結果票數一出來,直接丟了參議院的多數席位。這事擱誰身上都夠嗆,尤其是對石破茂來說,他剛上臺沒多久,就碰上這么大一個坎。
黨內那些人一看形勢不對,馬上就開始嚷嚷讓他下臺,覺得再這么下去,整個黨派都得跟著遭殃。石破茂呢,也沒多廢話,就甩出七個字“將繼續履行職責”,意思是還得接著干,不打算就這么認栽。可外頭風聲鶴唳,美國那邊特朗普又來攪局,宣布對日本商品加征25%的關稅,從8月1日開始執行。這下子,日本經濟本來就搖搖晃晃,現在更是雪上加霜。
先說說這場選舉的具體情況。日本第27屆參議院選舉,改選的席位有125個,執政聯盟自民黨和公明黨加起來只拿了47席,加上之前沒改選的75席,總共122席,剛好沒達到過半的124席。這意味著他們在參眾兩院都成了少數派政府,歷史上自民黨從1955年建黨以來,還沒這么狼狽過。
去年眾議院選舉就已經丟了多數,現在參議院又跟上,等于整個國會的控制權全沒了。選民為什么這么不買賬?主要是對經濟政策不滿。物價飛漲,工資卻沒跟上,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大米、蔬菜這些基本東西都貴了不少,主婦們買菜時直搖頭,年輕人找工作也覺得前景渺茫。政府之前發過商品券,想緩解壓力,但效果有限,消費稅問題也沒敢動,搞得大家覺得石破茂這屆政府太保守,沒啥大動作。
選舉結果一出,自民黨內就亂套了。一些資深議員公開批評,說石破茂領導不力,連敗兩次,已經動搖了基礎。黨內派系本來就多,現在分裂跡象更明顯,有人私下聯絡,謀劃改組內閣。還有人直接點名,說要是再不換人,自民黨就活不了。公明黨作為盟友,也開始評估合作前景,覺得繼續下去風險太大。媒體報道顯示,石破茂的內閣支持率已經跌到20%以下,這在日本政壇是危險信號,通常意味著首相位置坐不穩。歷史上,像橋本龍太郎和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時,遇到類似選舉失利,也沒撐多久就辭職了。石破茂現在面臨的壓力,跟他們差不多大。
石破茂本人的背景,本來是自民黨里的老將。他1957年生人,早年從慶應義塾大學畢業,在銀行干過幾年,然后1986年就當選眾議員,那時候才29歲,是當時最年輕的議員。之后在黨內爬升,干過防衛大臣、農林水產大臣,專長國防和農業政策。
2024年9月,他接棒自民黨總裁,當上首相,本來大家對他期望挺高,覺得他能推動改革。可上臺后,動作沒那么激進,更多是維持現狀,這讓選民失望。選舉前,他就強調要分析敗因,包括政治改革和物價問題,但話說出去,行動跟不上,票自然就跑了。
再說說新興勢力的崛起,這次選舉里參政黨成了黑馬。從上屆只有1席,跳到14席左右,黨首神谷宗幣靠著“日本人優先”的口號,抓住了不少人心。他們的主張包括限制移民、反對外國人拿福利,還針對經濟焦慮搞排外情緒。
在18到50歲的選民中,支持率有10%,通過網絡動員,拉了不少年輕人。神谷宗幣自己承認,受特朗普風格影響,敢說主流政黨不敢碰的話。這股民粹風潮,反映出日本社會的不安,老百姓對傳統政黨失去信任,轉而投向極端主張。可這些政策真要落實,難度大得很,比如禁止移民、廢除LGBT相關法案、給每個孩子發10萬日元補貼,聽著吸引人,做起來容易亂套。
就在國內亂成一鍋粥的時候,特朗普那邊又來添亂。7月7日,他發信給石破茂,宣布從8月1日起,對所有日本進口商品征收25%關稅。這不是針對特定行業,而是全面的,汽車、電子產品全中招。特朗普的理由是日本貿易順差太大,不公平,美國要平衡赤字。信里還說,如果通過第三國轉運,會征更高關稅,在美建廠的企業才能豁免。日本政府當然不干,石破茂表態說深表遺憾,覺得美國不尊重盟友關系。可談判桌上,日本處于下風。7月17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訪日,日方首席談判代表赤澤亮正全程陪同,本想打破僵局,結果美方直接說不談關稅細節,一口堵死。特朗普這招,是為了向國內展示強硬,填補財政缺口,日本成了靶子。
關稅一加,日本出口企業首當其沖。汽車業是重災區,日本對美出口車占大頭,25%關稅意味著成本暴增,競爭力下降。企業報告顯示,供應鏈可能中斷,損失上億美元。政府試圖強調,日本是對美投資最多的國家,創造了大量就業,但特朗普不吃這套,只看結果。這事還牽扯到日美整體關系,日本作為美國盟友,在安保上依賴美軍,現在貿易上挨刀,左右為難。國際觀察家指出,這會擾亂日本政局穩定,本來石破茂就內憂,現在外患又來,少數派政府通過法案都難,更別說應對經濟衰退了。
選舉失利的原因,不光是石破茂一個人的鍋。日本社會問題堆積多年,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移民政策爭議,這些都讓老百姓焦慮。工資漲不上去,通脹卻在飆,年輕人對未來沒信心,中老年人覺得福利不夠。傳統政黨形象老化,選民用票表達不滿,轉向新興勢力。參政黨這種靠喊口號上位的黨,短期能吸票,長遠看政策不現實,容易加劇社會對立。日本政治生態在變,老牌政黨權威衰退,民粹抬頭,這可能是斷層開始。
長遠來說,日本得面對結構性挑戰。無論誰接班,都得處理物價、工資、移民這些爛攤子。沒有真改革,只換人沒用,輪換而已。新興政黨影響力擴大會讓政治更復雜,對立加深。石破茂的結局大概已定,下臺只是時間問題,但日本真正考驗才起步。社會信心斷裂,政府需重建信任,推動突破,不然走入不可控未來。
這事也給周邊國家提個醒,貿易摩擦隨時來,國內政局不穩,外力一推就晃。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止針對日本,還包括韓國、馬來西亞等,稅率從25%到40%不等,全球供應鏈都得調整。日本企業可能加速在美建廠,轉移生產,但這需要時間和資金。歐盟那邊也中招,特朗普威脅對歐盟商品征30%,談判延期到8月1日。全球貿易格局在變,各國得自保,合作難度加大。
石破茂回應那七個字,看似硬氣,其實無力。黨內壓力、外貿打擊,讓他日子難過。自民黨需反思,為什么連敗?選民失望在哪?新興勢力為什么崛起?這些不解決,換誰都一樣。日本民眾也得想想,投極端票一時爽,真執政了后果誰擔?政治不是兒戲,需要理性。
總之,這次選舉加關稅事件,暴露日本多重困境。石破茂下臺危機四伏,特朗普補刀讓情況更糟。日本得盡快穩住陣腳,改革經濟、調整外交,不然麻煩更大。全球看,這反映大國博弈加劇,小國夾縫求生難。大家得警惕,貿易戰沒贏家,只會增加不確定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