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韶關新豐縣低空經濟總部的電纜管道檢測現場,一條藍白相間的“蛇”緩緩探入管道。它在狹窄曲折的管道內穿梭自如,蛇頭部位的高清攝像頭和多組傳感器將管道內部的狀況實時傳輸到監控屏幕上。這一幕,正是南方電網公司首個機器蛇投入應用的真實場景。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機器蛇開展新建地下電纜管道驗收工作。潘躍鵬 攝
機器蛇“上崗” 山區智能運維添利器
粵北山區地形復雜,極端天氣頻發,傳統人工檢測地下電纜的方式不僅耗時費力,精準度也難以保證。
韶關新豐供電局工程部副經理趙志旋表示:“過去檢測全憑‘土辦法’,拿根硬塑料桿往管道里捅,能到底就算暢通,堵了還得反復開挖排查,既費功夫又影響效率。機器蛇的實時回傳、環境感知與精確定位功能,直接攻克了管道檢測的核心難題。
技術人員正在監測機械蛇的回傳信息。劉偉亮 攝
據介紹,這款機器蛇長約1米,重量僅2.5千克,蛇身由多節關節串聯而成,能靈活模擬蛇類的蜿蜒姿態,在狹窄曲折的管道內穿梭自如。它采用電力驅動,最遠爬行距離可達50米,電池續航時長1小時;蛇頭部位搭載的高清攝像頭與多組傳感器,可實時捕捉管道內部的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將爬行軌跡和相關數據同步傳輸至控制系統,為管道評估提供了精準的科學依據。
應用范圍廣,老舊線路也“勝任”
機器蛇的應用價值不止于新管道檢測,在老舊電路運維中同樣表現亮眼。聚龍苑小區作為新豐縣首批商品房小區,居民密集且夏季用電高峰負荷較平日激增80%,但小區配電房因建成年代久遠,運維難度較大。
日前,供電局工作人員帶著機器蛇為小區配電房做“全面體檢”,通過電纜蓋入口將其放入電纜溝,細致排查環境隱患,為居民夏季用電筑牢保障網。
工作人員正在使用機器蛇巡檢老舊小區配電房電纜溝。潘躍鵬 攝
“以往電纜出問題才用探傷儀追溯故障點,被動又低效。”趙志旋說,尤其在暴雨、冰雪、夜間光線不足等情況下,人工檢測難以進入且操作不便,而機器蛇的投入則讓老舊線路運維從“事后補救”轉向“主動預防”,大幅提升了工作效能。
研發不止步,應用場景未來可期
這款智能機器蛇的誕生,源于韶關新豐供電局與東莞理工學院的校企協同創新。依托廣東省“百千萬工程”平臺,雙方共建電力智能運維工具研發實驗室,聯合攻關管道檢測技術,最終成功推出這款適配復雜場景的機器蛇。
科研人員正在演示機械蛇的功能。劉偉亮 攝
“相比傳統機器人,它輕便易攜、成本更低,還能完成蜿蜒、側滑、翻滾等多種動作,適應管道、溝道等特殊環境?!睎|莞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武靜介紹,快裝快拆是“機器蛇”的一大亮點,同時機器的結構非常適合在狹長的空間里邊進行搜救、探測,目前團隊正積極探索將其應用于山區搶險救災等場景,未來有望在更多領域發揮作用。
從人工排查到智能巡檢,機器蛇的“上崗”不僅為電力運維降本增效,更標志著電網運維向智能化、精準化轉型邁出了堅實一步。
整理:南都N視頻記者 鹿筱悅
通訊員:繆世超 劉偉亮 劉佳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