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中國基建這幾年總能整出些大動靜,這次又來個狠的。2025年7月19日,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工程在西藏林芝正式開工了。這項目一曝光,就被叫成“世紀工程”,因為它的規模直接對標三峽大壩,還得乘以三。總投資1.2萬億元,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年發電量3000億千瓦時,擱誰看都覺得這是個超級大單子。簡單說,它能產生的電量,夠全國好些地方用上幾年,還全是清潔能源。為什么突然搞這么大?其實跟國家能源需求和西部開發脫不開關系。
先聊聊背景。雅魯藏布江是中國第五大河,從青藏高原南部橫穿而過,出境后流經印度和孟加拉國,最后入印度洋。這條河落差巨大,尤其是林芝段的大拐彎,短短幾十公里落差超2000米,水能資源富得流油。
早些年,國家就盯上這兒了,但一直到2024年12月才正式核準。為什么拖到現在?一方面技術難題多,高原地質復雜,施工難度像登珠峰;另一方面,跨境河流水資源敏感,得考慮下游國家意見。中國外交部今年1月就表態,說工程不會對下游生態和水資源權益有壞影響,還能幫著防災減災。結果,7月19日一開工,李強總理親自去林芝宣布啟動,規格高得不行。
這個工程具體怎么建?規劃是建5座梯級電站,主要用截彎取直和隧洞引水的方式。啥意思呢?就是不直接攔河建壩,而是把河道改直,通過隧道引水發電,避免太多淹沒區。首座電站叫米林水電站,就在林芝市境內。整個項目由新成立的中國雅江集團負責,這家公司7月才掛牌,是第99家央企,專管雅魯藏布江下游開發。投資1.2萬億啥概念?
比三峽大壩的5倍還多,三峽當年投2000多億,這兒直接上萬億。裝機容量6000萬千瓦,三峽是2250萬千瓦;年發電3000億度,三峽高峰期也就1000億度。擱老百姓話說,這工程建好后,西藏的電不愁用,還能大把外送給東部省份。
為啥非得建?中國能源結構大家都知道,煤多氣少油缺,水電是清潔能源主力。國家推碳達峰碳中和,水電占比得上去。西藏水能資源占全國1/4,但開發率低,才20%多。建這個,能多出3000億度綠電,夠燒煤電廠省下好多煤,還減排碳。經濟上,西藏GDP去年才2765億,財政收入不到300億,大部分靠中央轉移支付。
工程建成,每年能給西藏帶200億以上財政收入,幫它自己造血。就業也拉動,施工期得用好幾萬人,周邊產業跟著起飛。電力外送是重點,現在西電東送有三大通道,西藏已向14個省送了146億度,但規模小。以后藏電外送能上千億度,東部發達地區用電更穩,尤其是AI時代,電需求爆棚。
國際上咋看?印度那邊反應大。這河下游叫布拉馬普特拉河,對印度農業和民生重要。印度媒體說,中國建壩可能成“水炸彈”,控制上游水流,就能影響下游。印度政府今年早些時候就關切過,擔心洪水或干旱。孟加拉國也類似顧慮,因為河最終入海灣。
一些西方媒體報道時,強調生態風險,說高原脆弱,建壩可能毀生物多樣性。雅魯藏布大峽谷是世界第一深峽谷,物種豐富,像熱帶雨林。雪豹、藏羚羊啥的都在那兒生存,工程會不會影響?官方說論證嚴謹,移民安置和生態保護都做了,但實際效果得建了才知道。地震風險也提過,這區地質活躍,三峽當年也爭議過類似問題。
不過,中國推進這事有戰略考量。水資源是上游優勢,建壩能穩固水權,在國際博弈中加碼。想想西電東送格局,新疆內蒙古送北方,四川湖北送江浙,云南貴州送廣東。現在加西藏,能源版圖更全。藏粵直流特高壓工程6月核準,從藏東南直送粵港澳大灣區,容量1000萬千瓦。這不光是電,還牽扯產業鏈。施工用料多,水泥鋼材炸藥啥的,相關企業得忙活。像爆破公司,高爭民爆易普力啥的,西藏產能缺口大,得從外調。工期據說67個月到20年不等,前期爆破高峰,每年需10萬噸炸藥。
說實話,這工程接地氣的地方在于,它能實打實幫西藏脫貧。西藏人均轉移支付高,達6萬多,但依賴外援不長久。建好后,財政自增,民生改善,學校醫院路啥都跟上。全國能源安全也穩,少燒煤少污染,大家呼吸都輕松點。但挑戰不小,高原施工冷缺氧,物流難,成本高。移民幾千戶,得安置好,避免糾紛。生態上,濕地監測動植物保護得跟緊,雅尼濕地啥的不能毀。跨境影響,中國說有利下游防洪,但得用數據說服鄰國。
長遠看,這項目是國家一盤棋的體現。大基建時代雖過去,但戰略工程不會停。數字新基建、民生基建、內循環基建、超級工程四類還得推。雅魯藏布江這塊,跟川藏鐵路泛亞鐵路一樣,戰略價值高。經濟性價比?短期難收回,但長遠發電收益大。技術可行性,經過論證,避開高風險區。比起瓊州海峽通道啥的,這優先級高。
印度那邊,建壩消息一出,媒體炸鍋。有人說中國借此對抗印度,尤其前陣印巴沖突時,印度掐過印度河水,導致巴基斯坦遭殃。現在中國動上游,印度警覺正常。但兩國鄰居,得智慧相處。工程建20年,過程中估計有談判。西方報道強調爭議,說世界最大壩,影響百萬下游人。但中國堅持,工程利大于弊。
話說回來,這工程對中國能源轉型是助推。AI核電風電光電齊上,水電是基荷。西藏開發水能,幫全國減碳。財政上,西藏少靠轉移,多自給。就業拉動,產業鏈延伸。風險有,地質生態國際壓力,但規劃中都考慮了。建好后,發電3000億度,夠大灣區用大半。國家能源結構優,西部發展快。
總的,這“世紀工程”不光是建壩,是能源、經濟、戰略一攬子。老百姓受益,電價穩,環境好。但得管好風險,別出岔子。印度擔憂,得溝通。生態保護,得實干。希望建順,發電早日上網。大家覺得呢?這項目值不值1.2萬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