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啊!”7月22日上午,在綿陽公安胡祥雨工作室的幫助下,河北的楊女士終于見到了被拐35年的兒子。重逢瞬間,楊女士抱住兒子,大哭到近乎昏厥。兒子則輕輕拍著她的背安慰道:“媽媽,咱不哭。過去不會重來,我們重新開始……”
失散35年母子重逢
認親現場:
分別35年母子重逢
媽媽給兒子包了6萬元現金紅包
7月22日上午,楊女士和自己的小女兒早早來到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在這里,她將見到被拐35年的兒子。兒子這些年是怎么過來的?現在過得怎么樣?
上午11時許,一名成年男子在民警的陪護下,走進認親現場。望眼欲穿的楊女士早已泣不成聲,快步過去拉著眼前男子的手,“兒啊,媽媽對不起你啊!”隨后緊緊抱住,楊女士嗷嗷大哭,哭得近乎昏厥。
兒子林文起輕輕拍著母親背部,嘴里不停地安撫母親,“媽媽,咱不哭。過去不會重來,我們重新開始……”記者注意到,男子一見面就喊出了“媽媽”,這應該就是血肉相連的親情。
見面的激動終歸平靜,為彌補對兒子的關愛,楊女士這次給兒子帶來了一條手鏈,給沒到現場的兒媳帶了一塊玉牌,還給兒子包了6萬元的現金紅包。林文起同母異父的妹妹這次也給未曾謀面的侄兒、侄女包了一個紅包。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不是現在的家庭親生的。”林文起說,他是個心寬的人,養父母待他不錯,他也就沒太糾結身世。畢竟,養育之恩大于天。直到自己當父親后,才萌生了尋找親生父母的想法。這次得到母親的消息,這段尋根之旅,終于走到了終點。“媳婦在家照顧生意,我就直接過來了。我準備接母親到我那里住一段時間,見一見她的孫兒、孫女。”
失散35年母子重逢
回憶往事:
夫妻兩人先后外出務工
從鄰居處得知孩子失蹤
“我老家在貴州遵義,有一段不幸的婚姻。”楊女士說,1988年,她和第一任丈夫生活在一起,并生下了兒子何運軍。但丈夫對她和孩子都不好,在兒子半歲時,拋妻離子獨自到貴陽打工。留在老家的楊女士帶著嗷嗷待哺的兒子。3個月后,村里一位大娘勸楊女士出去打工,并承諾幫她出路費。“我猶豫再三,決定出去打工。”隨后便把10個月大的兒子,托付給了他奶奶。
楊女士沒想到,她到了河北后,等來的不是好工作,而是被騙到黑工廠上班。“我當時很害怕,就托同村的人幫我寄信給丈夫,但一直都沒有音信。”楊女士說,她熬了一個月后,趁著夜色偷偷逃離,隨后四處輾轉,歷經數月。“那段時間是欲哭無淚,身心憔悴。”
楊女士說,在她對生活失去信心的時候,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丈夫鼓勵她回去看一下孩子,她回到貴州來到前夫家門口,徘徊了兩天都沒有看到人影。后來,她鼓起勇氣去找兒子的奶奶。“我不敢表明身份,謊稱自己是孩子姨媽,想打聽孩子下落。”楊女士說,孩子的奶奶告訴她,孩子早就被他媽媽接走了。后來,她從鄰居那里得知真相,孩子在1990年9月就失蹤了。
孩子不見了,楊女士的心像被撕碎一樣。“兒子出生在大年初一,一到春節就特別想兒子。”楊女士說,她到現在都害怕過年,每到過春節時,她都會用白酒來麻醉自己。只有醉了,才能忘記心中的苦。然而,每次醒酒后,她又會默默流淚。
前兩年,楊女士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到科學尋親,萌生了尋找兒子的想法。2024年2月,楊女士第一次做了采血,但遲遲沒有音訊。直到2025年2月,楊女士認識了尋親人浩浩。“浩浩也是一個被拐的孩子,他在尋找親生父母的同時,已幫10多個離散家庭團圓,他建議我重新采血。”楊女士說,這次只用了半個月,就有了比對成功的消息。
母親為兒子包了6萬元現金紅包
兒子尋親:
“當父親后想知道根在哪兒”
希望以后和母親多走動
現居江蘇的林文起,在旅游行業打拼,家庭和睦、事業有成。但在林文起的心中,一直有個解不開的結,他到底是哪里人?
林文起說,他在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不是父母親生的,村里人都清楚這件事。“可每當我問起自己的來歷,得到的答案卻各不相同。”有人說:“你是被撿回來的。”有人說:“你是從河里撈上來的。”姑姑則直接告訴他:“你是被抱養回來的。”
這些矛盾的答案,像迷霧一般籠罩著林文起。但他是個心寬的人,養父母待他不錯,他也就沒太糾結于身世。“畢竟,養育之恩大于天。”
2018年,林文起成家了,并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當了父親后,就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林文起說,前幾年,因生意受影響,欠了不少債,就把尋親的念頭暫時擱置。現在經濟狀況好轉,他決定尋找親生父母。
2024年7月,林文起采集血樣做了祖籍分析,結果顯示他可能來自貴州,但當時并未比對成功。“我有些失落,但并未放棄。”林文起說,今年初,他偶然刷到了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胡祥雨警官的視頻,就再次采血郵寄給了胡警官。
據胡祥雨介紹,接到求助后,工作室民警遠程指導林文起采集生物樣本并及時按照工作室要求登記、送檢。今年3月,民警對林文起的生物樣本進行了祖源分析,結果顯示其疑似貴州人。5月,在全省打拐專項比對會戰期間,胡祥雨研判發現貴州省遵義市公安機關采集的現居河北、原籍貴州遵義的楊女士DNA信息與林文起高度疑似具有單親親緣關系。
工作室民警隨即聯系貴州公安共同開展調查,經查:1988年8月,楊女士生下兒子何運軍,因夫妻感情不和,半年后丈夫外出謀生,留下她和兒子在村里生活。1989年,楊女士經人介紹赴外省務工,將10個月大的何運軍交由丈夫家人撫養,一年多后回家,被丈夫家人告知孩子已于1990年9月莫名失蹤。
今年5月初,楊女士在公益志愿者的幫助下,到公安機關采集了本人DNA信息入庫。5月底,川貴警方按照公安部指令要求,再次對雙方當事人生物樣本進行二次親緣關系復核認定及核查反饋。6月10日,經全國公安機關打拐系統通報部確認:貴州人楊女士與江蘇人林文起符合單親親緣關系遺傳標記,具有母子關系。
“終于找到母親了,終于知道我的根在貴州。”林文起說,這段尋根之旅終于走到了終點,母親這些年也不容易,他希望以后和母親多走動,最好是接母親到他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