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關稅政策后,印度是最早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國家之一,但如今談判截止日期臨近,雙方依然沒有取得進展。據路透社7月22日報道,兩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在農產品和乳制品進口方面的談判陷入僵局,印度和美國很難在8月1日的截止期限之前達成協議。《印度教徒報》認為,美國堅持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不想為未來與歐盟和日本的談判樹立不利于美國的先例。
特朗普還沒有向印度發布新的關稅信函,但他此前威脅要對印度征收26%的關稅。報道稱,印度首席談判代表拉杰什·阿格拉瓦爾率領的貿易代表團已于上周訪問美國首都華盛頓,與美國官員進行第五輪談判,但沒有取得突破。
一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盡管在線討論正在進行中,但想在8月1日前達成一項臨時協議看起來很困難。”這名官員補充說,預計美國代表團將在近期訪問印度,繼續進行談判。
另一名印度政府官員稱,談判人員正在探討是否可以推遲有關農業和乳制品問題的討論,等到達成臨時協議后再處理這些問題。
美國彭博社此前報道稱,近期的談判中,印度政府在農業等問題上采取了更加謹慎的立場,美國希望讓轉基因作物進入印度市場,印度則不愿意達成可能削弱本國農民利益的交易。
6月9日,印度維津賈姆港 視覺中國
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6月30日接受印度《金融快報》采訪時曾表示,印度希望與美國達成“大、好、美”的貿易協議,但農業和乳制品是談判中的兩條“紅線”,“我們不可能做任何會削弱我們的農業和農民地位的事情。”
路透社分析稱,農業及其相關領域在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的占比約為16%,但這一行業支撐著印度近一半的人口。由于農民群體在印度選民中極具影響力,印度總理莫迪無法忽視他們的訴求,這使得印度政府更加謹慎地對待農產品進口問題。
乳制品在印度是一個敏感議題,印度的文化和飲食習慣深刻影響著印度民眾對食物的選擇。路透社指出,許多印度消費者擔心,美國使用動物副產品喂養牛,這種做法與印度的飲食習慣相沖突。
《印度教徒報》認為,美國堅持要求印度開放農產品市場,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不想為未來與歐盟和日本的談判樹立不利于美國的先例。
該報援引一名知情官員的話稱:“印度是少數幾個極力推動達成協議的國家。因此,在美國與歐盟或日本達成協議前,有可能先與印度達成協議。如果農業問題被排除在印美協議之外,那么這可能為歐盟和日本的協議開創先例,美國不想冒這個風險。”
對于印美之間陷入僵局的談判,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總干事阿賈伊·薩哈伊(Ajay Sahai)警告說,如果美國對印度征收26%的關稅,印度寶石和珠寶等行業可能遭到沉重打擊,“然而,這可能是暫時的,因為兩國都有意在未來逐步簽訂協議。”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21日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采訪時則表示,特朗普政府更關注協議的質量,而不是達成的時間。當被問及是否可以延長與部分國家的談判期限時,貝森特回應稱,這取決于特朗普。
路透社稱,印度官員希望在今年9月或10月之前達成更廣泛的協議,莫迪和特朗普今年2月也曾同意在2025年秋季前簽訂第一階段的雙邊貿易協定。一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稱:“鑒于雙方已經進行了五輪談判,預計還會有美國代表團來訪。我們仍然對敲定貿易協定持樂觀態度。”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數據,2024年印度和美國的雙邊貿易額約為1290億美元,美國對印度的商品出口總額為418億美元,進口額為874億美元,貿易逆差為457億美元。印度《經濟時報》稱,印度商務部數據顯示,印度6月對美國商品出口增長23.53%至83億美元,進口下降10.61%至約40億美元。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