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盯上俄伊能源買家,美國這是要卡中國能源脖子嗎?那么中方會如何應對呢?
特朗普政府再次揮舞關稅大棒,這一次目標直指所有購買俄羅斯石油的國家,揚言要征收高達200%的“二級關稅”。美國財長貝森特明確表示,“任何購買俄羅斯石油的行為都將面臨毀滅性關稅。”這意圖再明白不過:借俄烏戰火,用“二級制裁”這把刀,既想切斷俄羅斯的經濟命脈,又試圖把中國等主要買家逼入墻角——要能源安全還是對美貿易?二選一!
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意圖不止于此。貝森特公開提出,要將“禁止采購俄羅斯、伊朗石油”的條款納入正在進行的中美貿易談判,試圖打造一份附加了嚴苛地緣政治條件的“B協議”。這哪里還是單純的貿易談判?分明是想用一紙協議,勒住中國的能源脖子,試圖逼迫中國在能源安全政策上向美國單方面設定的規則低頭。
但是,美國的這個威脅對中國真的管用嗎?完全沒用,為什么?我說三點:第一,首當其沖的就是全球油市,如果美國真對俄伊油氣的主要買家征收天價關稅,必然攪亂供應鏈,推高油價。而一旦全球油價增高,那美國的油價也必然提升。這是特朗普絕對接受不了的,因為他本來就在力推傳統能源,可要是傳統能源價格升高,市場就會被迫轉向新能源,不光對特朗普施政不利,也會損害那些美國傳統能源資本的蛋糕,更重要的是,特朗普的票倉可能會出現大問題。
第二,中國輾轉騰挪的空間非常大:一方面,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已經實現多元化,對俄能源的依賴也只有15%左右,完全可控。另一方面,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出現,已經為咱們繞開“石油美元”體系打下了基礎。更為關鍵的是,我國煤制油技術非常成熟,可以將煤炭液化成柴油,而咱們國家的煤是完全管夠的,也就是說咱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油品供應問題。
第三,歐盟嘴上跟著美國喊制裁,但德法等國企業在俄羅斯油氣田的巨額投資可是實打實的。美國若執意推行這種針對第三國的“二級制裁”,“北溪-2”式的盟友翻臉戲碼,恐怕又要上演!
就在美國人試圖威脅咱們的時候,中國的外交行動也悄然展開。伊以停火剛滿月,中方高級代表就已經離國,直飛德黑蘭,與俄羅斯、伊朗展開關鍵的三邊協調。中俄伊討論大事并非被動應對,而是中國主動跳出美國的角斗場,在更廣闊的戰略棋盤上主動布局,為的是積極構建多邊對話框架,為后續中美關系談判創造更多籌碼。
隨后在25號,伊朗還計劃將與英國、法國、德國,重啟關于恢復伊核協議的四國談判。歐盟那邊的態度是,8月底沒結果,制裁大棒就落下。可以看出的是,盡管歐洲嘴上罵美國當年撕毀伊核協議,但身子骨卻還是貼著華盛頓的指揮棒轉。伊朗也非常明白這點,所以趕在和歐洲人的談判前,和中俄談一場,目的就是想要借東方之力,頂住西方的施壓。
對于某些國家濫用制裁,中方的態度早就明確,就是“終止非法單邊制裁”、“反對任何國家搞‘長臂管轄’”。這不僅是對伊朗的堅定支持,更是對國際關系中霸道行徑的一記響亮耳光!特朗普政府祭出的“200%關稅”恐嚇,試圖逼迫中國“放棄和俄伊進行能源合作”,暴露了一個尷尬現實:在它的工具箱里,除了施壓與脅迫,似乎已掏不出新貨。而中國代表飛赴德黑蘭的航線,則清晰地勾勒出另一種思路:大國博弈想要分出高下,就不該在對手畫的圈里打轉,而在于能否為世界提供更穩定、更可行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