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北京時間)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遭遇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的轟炸,三名新聞工作者當場死亡,數(shù)十名工作人員身受重傷。
消息傳到國內,輿論一片嘩然,民眾自主上街游行,并圍堵到美國駐華大使館,向其討要說法,我國給出的說法則僅僅是在口頭上“嚴重抗議”。
在近代時期,我們就受到了各種屈辱的待遇,如今,國家獨立了,富強了,為什么仍舊不敢和西方國家動真碰硬,展現(xiàn)我們的力量呢?
當時很多不明所以的民眾責怪官方處理方式不合適,紛紛呼吁開戰(zhàn),很多人甚至說出了這樣的言論:若開戰(zhàn),召必回。
可當時我們的國家為什么沒有那么做呢?是懼怕是美國?還是有另有其他打算?
對抗還是退后
當時,南斯拉夫共和國正值多事之秋,面對北約的橫插一杠,許多國家紛紛做出了最為明智的抉擇,即暫時性撤離南斯拉夫,以躲過這段危險期。
唯有我國堅守陣地,我們清楚地知道,自身有責任和義務將這里的真實狀況公之于眾,告訴眾人這里的實際情況,或許正是我們的堅持,招致了美國的憤怒。
做為一個常年在國際社會上橫行霸道的國家,美國當然看不慣我們的行為,但又不好說什么,因此,拔掉這根眼中釘才是他們的當務之急。
但是不能明面上做出什么不軌舉止,否則就會招來一片討罵之聲。
美國便開始了常規(guī)的操作,主打一個“一不小心”。
隱形戰(zhàn)斗機在途經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一不小心失靈了,五枚JADM炸彈一不小心掉了下去,不偏不倚一不小心轟炸掉我國的南斯拉夫大使館。
如此巧合,還能實現(xiàn)如此精準打擊,人家還能厚著臉皮這么解釋。
這一不小心還怪大膽的,當初精準投喂長崎、廣島的技術哪里去了?丟了嗎?
怪不得我國民眾如此憤怒,紛紛舉起橫幅來表達對霸權的憤怒。
人在盛怒之下,往往無法做出正確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需要上位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而我國之所以不動手,原因很簡單:韜光養(yǎng)晦。
所謂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為之。即使在國事昌盛的時候,也要慎重對待戰(zhàn)事。
北宋時期,宋真宗親臨前線,御駕親征,終于打敗了遼國,結果如何?
還是簽訂了講和的《澶淵之盟》,目的就是避免戰(zhàn)事給百姓帶去災難。
后來,宋朝在經濟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之所以沒能打敗北方的契丹和女真,是因為其沒有用足心思在軍事方面積蓄力量,主因還是在宋的其他方面,而不在于和約本身。
南斯拉夫事件發(fā)生在1999年,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進入一個至為關鍵的時期,此時此刻,若是貿然與美國發(fā)生摩擦,發(fā)展的大好局面勢必會就此斷送。
猶記得在當時游行隊伍當中,有一個青年舉著一張A4紙,紙上用馬克筆寫著八個漢字:
居安思危,發(fā)奮圖強。
這個青年顯然是出于理智才寫出這八個字,在當時群情激憤的氛圍之中,這八個字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在所有人看到當下的同時,他首先看到了未來。
與他懷揣著同樣思想的人,或許已經走向社會,成為某些單位的中堅力量,看到我國如今的成就和發(fā)展,這也證實了其當初的猜想。
彼時的我國如同臥薪嘗膽時期的勾踐,美國人不懂,為了最終的勝利,我們可以做出最大的隱忍,不會為了些許的小利輕易失去大好的未來。
有些憤怒可以當場發(fā)泄,有些憤怒必須藏在心目當中,勾踐曾親嘗過夫差的大便,他可是堂堂的一國之君啊!他的內心難道沒有屈辱嗎?
整個國家的國民可都看著他呢?這樣的人再次返回當他們的國君,難道不會私底下隨便議論嗎?
而為了向民眾證明其有資格擔任這個國君,他拒絕入住豪華的宮殿,而是愿意睡在寒酸的草席上,每日睡前舔舐一口苦到極點的苦膽。
1999年春天的我們不正是如此嗎?
一切才剛剛起步,希望的種子剛剛破土而出,面對邵云環(huán)、許杏虎以及朱穎三個中華兒女的犧牲,我們難道不痛心嗎?
痛心又如何?彼時蘇聯(lián)剛剛解體,美國風頭正盛,正在全力對付中東的一些國家,根本沒有把我國當成其競爭對手,他們想當然地認為我國未來會和前蘇聯(lián)一樣。
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我們已經找到了正確的路途,能證明道路正確的只有時間,只要有了充足的時間,我們就能召喚回曾經那個輝煌的中華民族。
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用實踐做出了最有力的證據(jù)。
首先是數(shù)據(jù)上的對比,1999年,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過才區(qū)區(qū)1.09萬億美元,與我國的國土面積與人口數(shù)量相比,這個數(shù)字顯得無比的寒酸。
經過了二十五年是艱苦奮斗,如今我們的數(shù)據(jù)翻了幾番,2024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趨近95萬億,這還不算最后的沖擊階段——第四季度。
就經濟體量而言,我們完全有能力和美國面對面掰手腕,美國人再也不敢做出當年的過分之舉,最多就是亮出拳頭嚇一嚇我們,不敢真得把拳頭砸向我們的臉頰。
為什么當初其敢那么做?如今反而不敢做了呢?
美好的未來
理由很簡單,當你面對的是一個瘦骨嶙峋的窮人時,你欺負他不會招來什么反噬,而你欺負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殺雞儆猴。
如今站到他面前的不再是當初那個瘦弱的窮人,反而是渾身肌肉,且身著鎧甲的巨人,他要想動一下巨人,就得先思考一下,會換來什么樣的后果?
我國已經有了三艘航空母艦,美國的戰(zhàn)斗機也好,潛艇也好,一旦侵犯我國邊界,我國勢必不會再通過語言進行警告,而是會用真實的炮彈懲罰對方。
而美國也慢慢地醒悟過來,為什么當初我國像一個沒有柔弱的書生,一直不愿意和其發(fā)生正面的沖突?
當初人得出的結論是害怕,如今他才知道這是大智慧。
這種智慧一直流淌在我們的血液當中,《孫子兵法》也曾強調過“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
即若是一個人十分弱小的話,若是負隅頑抗,勢必會遭遇滅頂之災。
或許會有人說,為什么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們不能實行這樣的政策?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境況,小日本都打到咱們家里了,咱們還要講究什么退后,這就是懦夫的行徑。
一個人也好,一個國家也好,首先要拿到獨立,而后才能有資格和別人面對面交談。
當初我們連獨立的資格都沒有,其他一切都得面談,就一個字:打。
就像《亮劍》里李云龍的做法,即使明知不敵,也要發(fā)起沖鋒,
這就是亮劍精神,亮出的是氣勢,是威風。
而后者則是在我國實現(xiàn)獨立的情況下發(fā)生的,與我國的國土相距甚遠。
以教員的思想來分析,任何事情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彼時我國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西方國家怎么嘲笑我們?
我們只能用幾十萬件襯衫換取人家一架淘汰的飛機,丟不丟人,在如此落后的狀況下,我們貿然與對方動手,非但不能為英雄們報仇,反而還會自取其辱。
這種行為,任何一個有智慧的人都不會這么做。
美國太剛愎自用,根本看不上我們,也根本沒有拿我們當對手,而正因為此,我們才換來了一次寶貴的發(fā)展機遇。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這二十五年取得的成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但凡外國人有的,哪一樣我們沒有。
這都是韜光養(yǎng)晦帶來的局面。
此時,我們可以自豪地告知邵云環(huán)、許杏虎與朱穎這三位英雄,我們沒有辜負你們的期望,我們的國家強大起來了。
以后中華兒女不會再隨隨便便遭人欺負啦!相信他們肯定會從內心理解祖國這一做法。
因為他們和我們一樣,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國家。
每年的5月8日,在南斯拉夫親自為他們在首都塞爾維亞樹立的英雄紀念碑前,都會有人到紀念碑前敬獻花圈。
這其中有很多人不乏深情地告訴他們:“如今我們的國家強大了,在動亂的國度,手持國旗都能使他國懼怕!”
美國后悔了嗎?當然后悔了,當初他本來有機會打壓我們,卻沒有想到錯失最佳的機會。
如今的我們,即使面對他們的層層經濟封鎖,軍事威脅,依舊能夠繼續(xù)揚帆前行。
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熬過了花苞期,即使面對著懸崖百丈冰,亦能猶有花枝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