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毫不意外,特朗普大筆一揮,又退了!
據央視新聞7月22日報道,美國再次宣布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此同時,有關“美國留下權力真空,中國在聯合國窺見機遇”的炒作論調和無端擔憂,也隨之升溫。
英國《金融時報》稱,一些西方官員與外交官抱怨稱,自特朗普政府疏離聯合國、美國大幅削減對外援助后,聯合國面臨數十年來最深刻的重組壓力。隨之而來的,就是“明顯加大”的中方行動力度。
他們聲稱,中方正在加緊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聚集了450多個國際機構、被稱為“全球外交廚房”的瑞士日內瓦,成為中國發力的重點區域。中方的舉措包括擴大人員派駐、組建投票聯盟,在某些情況下還提供資金支持以鞏固地位,同時也以推舉官員、更積極推進自身議程等方式強化影響力。
一名了解聯合國內部討論的西方高級官員表示,中國正在擴大其在“多邊世界秩序機構中的存在”,并“利用這種影響力慢慢將其轉向與自身契合的世界觀”。
另一名歐洲高級外交官還提到,面對特朗普常對包括美國盟友在內的國家采取的強硬外交政策,中國正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誠實的斡旋者”形象。“他們在非洲與印太地區有許多伙伴支持他們,手中握有大量選票”,他說。
據英媒報道,歐盟官員不甘于此,正與其他西方政府加強協調,試圖復制美國以往的角色。近幾個月來,日內瓦和布魯塞爾已舉行相關會議。
這位外交官的話語中傲慢盡顯:“對我們歐洲人而言,關鍵是要填補這一真空,而不是把它讓給中國人。”
近來,還有歐洲外交人士鼓噪稱,中國對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機構重組改革尤為積極,試圖借機擴大對聯合國的影響力,并游說全球南方國家政府支持其改革方案。甚至有歐洲人士無端指責中國試圖“殖民”聯合國。
7月2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對此回應表示,古特雷斯秘書長提出聯合國80周年改革倡議,中方對此高度重視。我們支持聯合國順應新形勢、新任務,進一步凝聚各方對多邊主義的承諾,通過改革提高自身運行效率,增強應對全球挑戰的能力,在國際事務當中更好地發揮作用。改革要充分協商重視會員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意見,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助理教授呂曉宇曾供職于聯合國。他對《金融時報》表示,中國支持根據聯合國80周年倡議進行“必要且公平”的機構改革,主張“增強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性,尊重國家主權、建立多邊秩序”。
他認為,隨著機構部門重組合并,中國有望擴大在國際發展領域的影響力。此外,作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第二大出資國,中國也可能在相關領域獲得更多高級職位任命。
4月14日,慶祝2025年聯合國中文日系列活動在維也納聯合國總部隆重開幕。維也納各國際組織負責人、各國常駐代表、高級外交官、國際職員等500多名嘉賓出席。
據英媒報道,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增強其在日內瓦的影響力,近十年來穩步擴大其在聯合國機構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與發展、科技和技術標準相關的機構。
在一名駐日內瓦的前聯合國外交官看來,如今,中國在聯合國體系內的運作方式已變得更為成熟。他說,“他們(中方)已練就了主導決議、適時讓步與達成共識的(綜合)能力,這讓他們現在處于有利地位。”
有西方官員稱,中國特別感興趣的機構包括制定全球通信標準的國際電信聯盟(ITU),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有外交官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中國也具有戰略重要性,因為它參與了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的基礎設施項目。
5月19日至27日,在特朗普威脅退出世衛組織的烏云中,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舉行。據人民日報報道,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率團出席本屆世衛大會。這是中國領導人時隔二十多年后再次線下出席世衛大會,展現了關鍵時刻中國對世衛組織和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并未注冊參會的美國,仍強行要求插播其衛生部長視頻發言,公然大放厥詞,與國際社會合作加強全球衛生治理的努力背道而馳。
到了6月,中國還成功贏得了2027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WRC)的主辦權,該會議是國際電信聯盟最具影響力的論壇。英媒稱,在美方最后時刻提出挑戰的情況下,主辦方最終確定舉辦地為上海。
“國際電信聯盟內的職位爭奪仍是美中角力的焦點,” 一名歐盟官員聲稱,“ITU的現任總干事是美國人,但(擔任前任總干事的)中方在高層職位上安排了與自己關系密切的人,主要是非洲人。”
英媒報道還稱,中國同時試圖通過國際電信聯盟推廣“數字絲綢之路”倡議,推動發展中國家的數字基礎設施。
國際電信聯盟對此回應表示,該組織“重視194個成員國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但補充說,它不會對“政治事務或選舉”發表評論,因為這些“均屬成員國職權范圍”
報道提到,中國與聯合國“七十七國集團”的關系,在影響政策措辭與人事任命方面也提供了助力。中國還針對性地向特定組織提供資金,例如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稱,這些資金往往要求優先關注經濟與發展議題,而非公民權利與政治議題。
中國今年在聯合國高級職位中的代表性也有所提升。5月至6月,有中國公民分別被任命為駐博茨瓦納和馬爾代夫的聯合國駐地協調員。這一職位是聯合國在各國的最高代表。中國首次獲得此類任命是在2020年,當時的任職地點是納米比亞。
上周,中方再獲一個高級職位。當地時間7月1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宣布,任命中國籍聯合國官員叢光為非洲之角問題特使,領導聯合國在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事務。
對于有聲音稱“中方為此展開大力游說”,聯合國在回應時表示,“所有成員國都會想方設法在聯合國施加影響,以爭取對自身目標的支持…… 這只是現實情況。”
聲明還補充說,“關于中國官員在聯合國高級職位中的任職情況,我們期望所有聯合國工作人員都以國際公務員的身份行事,而非代表本國政府,并在執行公務時保持中立。”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