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7月20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專機降落在華盛頓。這是特朗普開啟第二任期后首位到訪白宮的東南亞國家領導人。但與其說是國事訪問的榮耀,不如說是一場迫在眉睫的經濟救火行動。因為就在本月初,特朗普政府一紙通告,將針對菲律賓產品的關稅從17%陡升至20%,8月1日即刻生效。2024年美菲235億美元貿易額中,菲律賓好不容易攢下的49億美元順差,眼看就要被這道關稅壁壘吞噬殆盡。
馬科斯行前直言不諱:此行首要任務就是"緩解對菲律賓造成嚴重影響的高額關稅"。他試圖將菲律賓在安全上對美國的"戰略靠攏"作為籌碼,把貿易協議與防務同盟捆綁成"大交易"。然而白宮的反應卻如一盆冷水。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直接拒絕捆綁談判,安全是安全,貿易是貿易。這種"脫鉤"態度讓馬尼拉精心設計的交易方案還沒上桌就已蒙上陰影。
馬科斯(資料圖)
諷刺的是,正當馬科斯在華盛頓為關稅討價還價時,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時報》7月20日刊發的評論標題格外刺眼——"我們需要子彈頭列車,而非子彈"。文章痛陳國內現實:饑餓、失業和貧困日益加劇,棉蘭老島鐵路等項目因中國貸款被拒而擱淺,民眾急需的是現代公共交通和經濟發展,而非配合美國"轉向亞洲"戰略搞軍備競賽。前政府時期中菲合作的果實——農業出口激增、關鍵基建發展、新冠疫苗支援——與當下尋求20架F-16戰機的選擇形成尖銳對比。當美國連自己的高鐵網絡都乏善可陳時,押注華盛頓兌現經濟承諾的歷史記錄,在菲律賓學者眼中無異于一場"新殖民主義冒險"。
就在馬科斯啟程前五天,南海局勢再度繃緊。7月15日,菲海岸警衛隊9701船在黃巖島附近玩起危險游戲:多次高速穿航中國海警船船尾,最近距離僅100米。中方罕見地搶先公布現場視頻,輿論高地點得干凈利落。中方此舉用意深遠:既是要在東盟內部揭露菲律賓"自導自演"的挑釁本質,也是為后續行動鋪設"師出有名"的邏輯基礎。當馬尼拉把精力耗費在配合西方媒體制作"中國霸凌"劇本時,真正侵蝕國家根基的民生問題卻被晾在一旁。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的華盛頓之行還背負著沉重的國內政治包袱。與前總統杜特爾特公開決裂,執政聯盟中期選舉受挫,讓他的權力根基出現松動。"他需要一場經濟上的勝利",華盛頓智庫專家點破要害。若特朗普最終給予菲律賓的關稅條件反不如前,不僅馬科斯個人聲望將雪上加霜,更可能觸發美菲聯盟的"結構性緊張"。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波林推測菲律賓或能爭取到比越南(20%)、印尼(19%)略低的稅率,但特朗普"貿易優先于軍事對抗"的執政邏輯,讓這點微末優惠都充滿變數。
更深的危機已在民間層面蔓延。中國教育部7月18日發布留學預警,直言菲律賓"社會治安不靖"且針對中國公民的犯罪和盤查滋擾多發。從卡加延省議員無端炒作中國留學生"高度可疑",到工簽無故拖延、編造"間諜案"等惡意指控,系統性歧視已讓正常教育交流蒙上陰影。這對曾簽署學歷互認協議、設定30萬人次交流目標的中菲關系而言,不啻為根基的動搖。當留學預警與貿易困境、南海對峙交織,菲律賓犧牲長遠發展換取地緣投機的代價正日益清晰。
馬科斯(資料圖)
馬科斯在華盛頓反復強調此行將"重申長期盟友關系",防長會談時美方也再次背書《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涵蓋南海。但五角大樓的承諾掩蓋不了經濟現實的冰冷。當菲律賓試圖以安全捆綁貿易時,特朗普政府的拒絕姿態暴露了一個殘酷真相:在華盛頓的戰略天平上,馬尼拉的安全價值尚不足以撬動貿易保護主義的鐵閘。歷史學者阿比納萊斯看得透徹:"菲律賓官員在談判中也不確定會發生什么。"這種不確定性,恰恰是賭國運于域外強權的必然代價。當子彈頭列車讓位于子彈,繁榮夢想沉淪為代理人角色,馬尼拉需要反思的,或許遠不止一紙關稅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