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左世周
近年來,開封市祥符區深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沃土,通過體系化建設筑牢根基、多元化傳播拓展影響、產業化發展激活動能,讓承載著歷史記憶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獨特魅力。開封市祥符區文廣旅局黨組書記、局長栗向輝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詳細介紹了該區非遺保護工作的豐碩成果與未來規劃。
非遺資源富集 保護體系日趨完善
經過持續多年的系統挖掘與科學整理,祥符區已構建起多層次、全覆蓋的非遺保護體系。截至目前,全區共命名6批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人名錄,擁有各類非遺項目132項、非遺傳承人187人。其中,省級項目2個、市級項目25個、縣級項目105個;省級傳承人2人、市級傳承人43人、縣級傳承人142人。同時,建成省級、市級、縣級非遺傳習所各1個,為非遺技藝的薪火相傳搭建了堅實平臺。
活化傳承見實效 文旅融合添動能
為讓非遺從“檔案里的記憶”變為“生活中的風景”,祥符區積極探索多元傳承路徑。通過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藝技培訓班”“非遺主題研學”等活動,推動非遺融入教育場景、貼近群眾生活;每年組織各類非遺展示展演活動60余場,有效擴大了非遺文化的社會影響力。
在產業化發展方面,非遺與經濟、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成效顯著。“汴梁百戲”“鐵水打花”兩個省級非遺項目已常態化入駐省內外多個景區展演,培育出300余人的專業表演團隊,年均收益達1500萬元;全區非遺傳承人年均收入超30萬元,非遺正成為帶動群眾增收、助力地方發展的“金鑰匙”。
擁抱新媒體 非遺傳播破圈出彩
面對數字化傳播浪潮,祥符區主動布局線上陣地,讓非遺文化搭乘“互聯網快車”走向更廣闊的舞臺。全區每年發布非遺主題短視頻1000余條,總播放量突破2億次;官方抖音號開展非遺直播9次,累計瀏覽量超10萬次。通過培育非遺網紅矩陣,已涌現出10萬粉絲以上網紅6個、百萬粉絲以上網紅2個,使祥符非遺在網絡空間收獲廣泛關注,展現出傳統技藝與現代傳播方式結合的巨大潛力。
談及下一步工作,栗向輝表示,祥符區將持續深入挖掘非遺資源,加強傳承人隊伍建設,廣泛開展惠民文化活動,推動非遺活態傳承與合理利用。“我們將繼續講好祥符非遺故事,展現祥符非遺形象,為守護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祥符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