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烏克蘭,這倆國家擱一塊比,總覺得有點牽強,但最近幾年國際上老有人這么提,特別是南海那點事鬧得沸沸揚揚的。
越南跟中國是鄰居,邊境線長著呢,歷史上關系復雜,現在經濟上綁得死死的,中國是越南最大的貿易伙伴,年貿易額都超2000億美元了。可要是真鬧到開戰的地步,中國那邊肯定不會客氣,畢竟主權問題上,中國從來都硬氣。
越南和烏克蘭的比喻,主要源于地緣政治的拉鋸。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和西方中間,越南呢,在南海問題上跟中國有爭端,還越來越跟美國走近。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好些西方智庫就把越南往烏克蘭身上套,說越南可能被西方當棋子,用來牽制中國。
美國智庫報告里提過,越南加強跟美國的軍事合作,像升級防務協議啥的,就跟烏克蘭親近北約似的。越南2023年對美貿易額破1100億美元,跟中國貿易規模更大,達到2290億美元,這說明越南在玩平衡游戲,不想一邊倒。可國際上總有人擔心,越南這么搞,會不會像烏克蘭那樣,被大國博弈卷進去。
歷史上看,中越關系不是一帆風順的。建交75年了,中國是最早承認越南的國家,越南也最早跟中國建交。冷戰時期,兩國本來是盟友,中國幫越南抗美,犧牲不少。可1979年那場對越自衛反擊戰,改變了格局。越南入侵柬埔寨,還在邊境挑事兒,中國決定反擊。
2月17日,中國軍隊從廣西和云南邊境推進,一個月內占了越南北部20多個城市和縣鎮,然后迅速撤軍。越南那邊損失重,經濟倒退了好幾年。中國宣稱勝利,目的是懲戒越南的擴張行為。這場戰讓兩國關系降到冰點,邊境沖突零星持續到80年代末。
1991年,兩國關系正常化,簽了和平友好協議。2000年劃定陸地邊界,2008年完成北部灣劃界。現在呢,中越高層互訪頻繁,2025年4月中國領導人訪越,雙方發聯合聲明,深化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快構建命運共同體。
可南海爭端一直是痛點。越南在南海29個島礁上駐軍,建設施,部署導彈。中國多次外交抗議,海警船常態化巡航。2024年3月,越南通過海洋經濟特區法,允許外資在敏感區持99年土地使用權,這事在中國看來像在南海埋雷。
中國在永暑礁建雷達站,覆蓋中南半島。國際上,東盟國家大多呼吁和平解決,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姮說過,呼吁各方克制,推動對話。東盟外長會議也多次聲明,強調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平解決分歧。
越南的外交挺靈活的,叫“竹子外交”,彎而不折。跟美國簽防務協議,美艦停靠越南港,還跟俄羅斯保持好關系。普京2024年6月訪越,俄越簽了一系列協議,提升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越南是俄羅斯在東南亞的重要伙伴,武器進口多靠俄。
聯合國大會要求俄撤軍決議,越南投棄權票,跟老撾一樣,顯示出對俄的傾斜。可越南也怕被綁死在美國或俄羅斯那邊,畢竟經濟上靠中國多。河內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阮春強提過,雙方智庫在磋商南海行為準則先行試驗區,在漁業和環保上共管。
要是真開戰,會咋樣?這問題得從實力對比說起。中國軍隊現代化程度高,火箭軍、海軍能封鎖南海。越南有蘇-30戰機、堡壘反艦導彈、基洛級潛艇,但專家分析,這些在缺乏太空支援和預警體系下,作用有限。
張召忠在節目里說過,現代戰爭是體系對抗,越南的裝備像昂貴的擺設。中國北斗系統加持,遠程火箭炮覆蓋河內郊區。開戰首日,中國殲-16D電子戰機就能癱瘓越南北部防空網。越南經濟依賴出口,戰爭中斷供應鏈,港口停擺,工廠關門。國際制裁可能跟來,像對俄羅斯那樣,但中國經濟體量大,應對能力強。
中國立場很明確,維護主權不容侵犯。外交部多次表態,南海問題是歷史遺留,但中國主張通過對話解決,不想沖突。2024年4月,中越海上聯合搜救演習,兩國海警互派觀察員,這類合作在積累互信。
可有些越南少壯派軍官在社交平臺鼓吹先發制人,聲稱導彈覆蓋南島發射場就能占主動。這言論雖不是主流,但添了不確定性。美國印太司令部計劃幫越南建沿海監聽站,美其名曰環境監測點,這讓中國警覺。
后果不堪設想。戰爭不光軍事損失大,經濟上越南會崩盤,年貿易額超2000億的中越貿易中斷,越南工廠多用中國技術,供應鏈斷裂。地區穩定受影響,東盟呼吁停火,美國提供情報,但中國強調核心利益。
全球格局變局中,越南的平衡術考驗領導智慧。大國博弈下,任何復制烏克蘭模式的企圖,都會發現亞洲不是東歐。中國戰略定力強,軍改鍛造的國防,像鈦合金墻。
話說回來,這比喻有道理嗎?烏克蘭危機源于北約東擴,俄2022年2月24日行動,持續到現在。越南跟中國有經濟紐帶,不同于俄烏的根本矛盾。東盟對俄烏大多中立,新加坡譴責俄羅斯,其他國家呼吁和平。越南投棄權票,顯示謹慎。西方想把越南當棋子,但越南學聰明了,不想重蹈烏克蘭覆轍。
中國珍視中越友誼,雙方共建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多。高鐵建設、口岸智慧化,都在推進。2023年南海行為準則達成初步共識,談判繼續。越南加入中國倡議,獲益不少。國際社會應推動對話,避免沖突。畢竟,和平發展是主流,誰都不想看到戰爭。
總的看,越南成下一個烏克蘭的說法,有些夸張。兩國獨特動力,通過外交渠道開放,分歧能解決。國際關注中越發展,倡導外交手段。沖突后果嚴重,得盡一切努力避免。越南的戰略選擇,關乎地區和平。中國維護主權的決心,不會因壓力動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