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后,一個地方成了俄羅斯政府常念叨的高頻詞,它就是遠東。隨著戰爭的延宕,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持續惡化,“向東看”成了普京應對西方封鎖和制裁的戰略性決策。遠東就是這個決策的戰略支點。
據說近期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視察遠東邊境口岸的工程,對面就是中國邊境城市黑河,也是中俄貿易重要通商口岸。這位總理當場給工程負責人下了“死命令”,要求年底前必須完成。這道命令反映了俄羅斯當前的現實選擇。
一 俄歐“相愛相殺”
據俄媒披露,兩天前烏克蘭對俄羅斯本土實施大規模無人機襲擊,導致莫斯科主要機場出現混亂。而在此之前,由美國牽頭以及北約主導,北約成員國在對烏軍援上又有新動作。雖然法國、意大利、波蘭態度消極,但德國新上臺的墨茨政府一改往日的溫和,開始代表強硬派加強對烏軍援。
德國除了承諾向美國采購2套防空導彈系統,連此前一直猶豫的解禁“金牛座”巡航導彈也拿出來公開討論。對于解禁“金牛座”,盡管德國官方表態曖昧不清,但有消息稱該計劃暗地里已經安排上了。有一件事情似乎印證了此種說法。
就在烏克蘭發動新一輪不對稱作戰前夕,俄羅斯突然宣布終止與德國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合作協議。這份協議還是蘇聯從東德撤軍后雙方簽署的,不過多年來外界從未捕捉到雙方有什么實質性的軍事合作。
實際上,有美國和北約的存在,俄羅斯與歐洲的軍事合作不可能有實質內容。不要說合作,連俄羅斯早年打算采購法國軍艦都被美國攪黃了。因此,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把這個象征性的協議拿出“撕毀”,更像是表達對德國態度轉變的強硬態度。
說起來也是微妙,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北約里的幾個大國輪流充當強硬派,一開始是美國,后來是英法,如今又輪到德國沖在前頭。難怪有人說,歐美在持續消耗俄羅斯以促動其政權從內部瓦解上達成了某種“默契”,而且眼下歐洲對此抱有更大“期待”。
與歷史上歐洲的群雄爭霸戰爭不同,這場戰爭自始至終就帶著“顏色革命”的暗線,后來又從暗線變陽謀,這就是普京高舉“向東看”大旗,并且越走越遠的背景。
二 俄羅斯“向東看”背后的歐洲因素
如今很多人都在說,中俄的鄰里關系處在歷史最好時刻。這話雖不錯但太籠統,掩蓋了很多細節。相比之下,數據能揭示很多細節信息。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俄羅斯獨立以來,中俄貿易最初的不足50億美元,之后的增長大體以10年為節點呈階段性變化。雙邊貿易,到2001年提高到約107億美元,到2008年提高到568億美元,到2018年是1071億美元,2020年提高到1078億美元,到2024年又提高到2248億美元。
可以看到,中俄貿易在兩個時間節點增長幅度明顯更大,一個是2001至2008年間,另一個就是2020至今。而在這兩個時間節點,歐洲都發生了大事。2004年,烏克蘭總統競選期間爆發橙色革命,勝選的親俄派候選人亞努科維奇被趕下臺,親西方的尤先科上臺執政。第二年中俄邊界劃定收尾,兩國貿易額達到291億美元,在2001年基礎翻了一番還多,此后也呈現迅猛增長態勢。至于2020年之后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俄烏戰爭。
其實,中間還有一個時間節點也值得注意,那就是2014年,這一年爆發了烏克蘭危機,烏東鬧得兇,俄羅斯以公投形式吞并克里米亞。這一年中俄貿易延續良好勢頭,創下9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但隨后俄羅斯遭遇歐美嚴厲制裁,受此影響中俄貿易出現波動性下滑,但兩國的能源合作逐漸加強。到2016年,俄羅斯成為中國原油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這樣一梳理不難發現,中俄經貿升溫與俄歐關系降溫幾乎同步。這充分說明,“向東看”不僅是俄羅斯制衡西方的政治策略,同時也是應對西方經濟封鎖的經濟策略。
三 俄羅斯這回認真了
可以說,自從2004年以來,俄羅斯的對外戰略節奏基本是,在歐洲那里退一步,就在亞洲這邊進一步,在歐洲那里退兩步,在亞洲這里進兩步。看清俄羅斯東轉的政策靈活性這一點,不難推翻所謂俄羅斯向東看是“急轉彎”的說法,因為很明顯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不過,也不用回避,雖然俄羅斯向東看不是突然轉向,但也不是積極主動選擇的結果,而是對歐戰略受挫的“備選”。也由此,在向東進一步還是兩步還是多步的問題上,俄羅斯高層表現得很謹慎。這從兩國貿易增長情況就可以看出來。要知道,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早在2014年就達到中俄貿易的5倍了!
從兩國的貿易規模就可以推測出兩國的經貿合作深度和廣度,很顯然,中俄經貿合作并沒不深。這從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在遠東邊境看到的一幕得到生動體現。如今中俄在遠東地區的跨境貿易的運輸動脈,是黑龍江大橋通車。這是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建設周期不可謂不長,從項目簽字到大橋通車歷時近30年,最后促成的還是俄烏戰爭。
除了這個大橋外,中俄在遠東邊境幾乎沒有過硬的運輸工程和平臺。眼下即便是大橋白天黑夜連軸轉,也撐不起中俄飆升的貿易需求!米舒斯京對邊境口岸趕工下達“死命令”,此前中歐班列“東通道”佳木斯至同江鐵路改造工程也破土動工,這些都反映出俄羅斯在對當初謹慎態度進行補救。
應該說,俄烏戰爭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戰爭爆發后,俄羅斯在遠東動作不斷,又是合作開發黑瞎子島,又是向中國開放海參崴用作貿易中轉站,又是啟動圖們江出海口談判,一個個項目推出反映出俄羅斯的決心。昔日普京對“大歐洲戰略”雄心勃勃,如今他對遠東開發引領俄羅斯走向未來寄予厚望。有人用“亡羊補牢”來形容俄羅斯的認真。只要有決心,一切還不晚。中俄合作未來可期!
參考文獻
新民晚報.俄羅斯終止29年前與德國簽署的合作協議,什么意思?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8230426715994069&wfr=spider&for=pc
光明網.推動中俄務實合作高質量發展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605148283786380&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