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5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中山選拔賽決賽在中山市新質生產力促進中心開啟,入圍決賽的50名選手依次上臺“PK”,最終決出9人晉級省賽。
2025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中山選拔賽決賽現場。
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已成為科普的年度盛事、科普講解人才的搖籃。中山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中山選拔賽入圍賽吸引超400人報名參賽,涵蓋各類科普從業人員,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其他社會各界科學傳播愛好者,中小學生等。據悉,入圍賽采用線上錄播的形式,選手自選科普題目進行4分鐘講解,評審專家觀看作品錄像打分,分組按分數高低共評出50名選手入圍決賽,其中成人組13名、中小學組37名。
決賽采用現場講解評審打分形式,選手現場對入圍賽作品進行4分鐘講解,專家現場打分,分組按分數高低評出獎項。同時根據省廳分配的指標名額,中小學組選拔3人、成人組選拔6人晉級省賽。
2025年廣東省科普講解大賽中山選拔賽決賽現場。
四年級學生鄭茵瑜帶來了題為“解碼南極魚體內的‘不凍’之謎”的科普講解作品。魚類生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般魚類血液的冰點是-1℃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溫度到-1℃以下,魚就會被凍成“冰棒”。那為何南極的魚常年生活在-1.9℃左右的海水中卻沒有被凍成冰塊呢?鄭茵瑜解釋道,這是因為生活在南極的魚血液中有一種特殊的蛋白質,被科學家命名為抗凍蛋白,它可以降低水結冰的溫度,讓南極魚的血液更加抗凍,“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技能,南極魚才不會被凍住,才能在這么低溫的海水中暢游。”
四年級學生鄭茵瑜帶來了題為“解碼南極魚體內的‘不凍’之謎”的科普講解作品。
“我從一年級就開始參加這個比賽了,這次已經是我第四次參賽了。”鄭茵瑜說,自己從小就對演講、主持等方面比較感興趣,自己從幼兒園大班開始就有參與語音藝術方面的課外培訓。“我之前在報紙上看到過南極魚抗凍相關的題材,對此也比較好奇,所以這次參賽作品選了這個主題。”鄭茵瑜介紹,選定主題后,自己便在網上查找資料,然后和媽媽一起寫稿、優化、制作PPT,同時每天大量的練習,“感覺今天在臺上的表現是正常發揮吧,希望能拿個好名次。”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 劉繼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