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水體治理技術在滬首秀告捷:上海寶山老市河應用該技術僅30天,氨氮濃度降至0.02mg/L,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成功打造“低氨氮清水樣板”。日前,該項成果在上海市寶山區量子水生態治理成果研討會上正式發布,標志著高科技治水取得突破性進展。會議由寶山區水務局、寶山區生態環境局聯合隧道股份城市環境城建水務公司、中華環保聯合會華東辦共同舉辦。
與會領導一致認為,高科技治水是未來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重要的創新方向與實踐路徑。本次成果匯報充分展現了量子水體環境治理技術所具備的科學、精準、靶向特性,以及便捷高效的優勢,其在水生態修復方面的科技成果,正是科技創新新質生產力的體現。值得關注的是,該技術在寶山老市河完成首次規?;瘧?,僅用30天就打造出了清澈宜人的生態環境。
亮眼數據見證清澈水質
經上海城市環境檢測中心2024年6月19日權威檢測,治理后的數據十分可觀_
COD為10mg/L,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
氨氮為0.02mg/L,達到地表水Ⅰ類標準;
總磷為0.11mg/L,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
水體透明度顯著提升,實現“岸邊2米內見底”,“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生態美景已然呈現。
綠色科技彰顯“六不工藝”優勢
項目全程采用“不抽水、不換水、不清淤、不用菌、不用藥、不耗電”的六不原位治理工藝,在原有河道位置開展治理。量子同頻共振技術在水中形成能量波場,能夠精準降解有機污染物,同時抑制藍藻生長、消解底泥。該技術安全無毒、綠色低碳,實現了水體與底泥的協同治理,助力生態自我修復。
對標政策打造全國示范標桿
該項目緊密契合國務院《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與《上海市黑臭河道“銷號”行動方案》要求。量子水體環境治理技術已入選國家水利部《水利先進實用技術重點推廣目錄》,為2025年全面構建“美麗中國”水生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山樣板”。
據悉,該項目由寶山區水務局、寶山區生態環境局指導,上海城建水務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實施,中華環保聯合會華東辦統籌支持,多方協作,形成了“政策指導、技術統籌”的一體化合作典范。
會上,中華環保聯合會華東辦主任陸錫平表示:量子水體環境治理技術讓“綠水青山”有了可量化、可復制、可推廣的“寶山刻度”。寶山區水務局副局長曹波表示:“30天交出低氨氮水質答卷,科技治水的‘寶山速度’將寫入上海水務高科技治水新范本。”隧道股份城市環境城建水務公司總經理楊剛表示:不清淤、不抽水、不用菌就換來清水綠岸,這份綠色成績單是交給市民最好的民生禮物。
據悉,今年將在寶山區啟動河道試點項目推廣工作,打造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未來計劃向長三角地區輸出技術標準與運維模式,并拓展至海水淡化前置處理、飲用水源地保護等場景,構建“量子+水生態”綜合治理解決方案,讓碧水清波惠及更多城市。
寶山老市河的華麗蛻變,再次印證了“科技創新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動力”。期待與更多城市攜手,共同描繪“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幸福河湖新圖景。
原標題:《30天煥新!量子水體治理技術上海首秀告捷,寶山老市河鑄就低氨氮清水樣板》
欄目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郭劍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