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李巖
《解放日報》消息,7月22日,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聚變公司”)掛牌成立大會在滬舉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出席,并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申彥鋒共同為中國聚變公司成立揭牌。
工程化、商業化創新主體
此次掛牌成立的中國聚變公司是中核集團直屬二級單位。
就新公司的成立,中核集團官網發文稱,中國聚變公司正式成立是國資央企推動聚變未來產業取得的重要進展,開啟了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聚變能源公司的嶄新篇章。
事實上,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原理早已驗證,而其實現難點主要在于工程化和商業化落地。
報道指出,此番成立的中國聚變公司將作為推進我國聚變工程化、商業化的創新主體,重點布局總體設計、技術驗證、數字化研發等業務,并建設技術研發平臺和資本運作平臺。
據介紹,中核集團牽頭組織中央企業共同承擔,系統布局了重點技術、典型場景、重大工程項目,打造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推進設立可控核聚變專業化公司,為可控核聚變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國際第一方陣
根據權威專家介紹,我國核聚變技術已從過去的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已位于國際第一方陣,與國際同步處于科學研究向實驗堆工程驗證過渡的關鍵階段。
政知君注意到,今年來,我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取得可喜突破。
5月30日,中核集團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聚變科學所召開“聚核力 向未來”實驗收官總結會議。
會議透露,繼3月國內首次實現原子核溫度1.17億度、電子溫度1.6億度的“雙億度”突破后,團隊于近日實現等離子體電流百萬安培、離子溫度1億度、高約束模式運行,綜合參數聚變三乘積再創新高,達到10的20次方量級,中國聚變快速挺進燃燒實驗。
挺進燃燒實驗階段意味著什么?
業內將可控核聚變研究劃分為六個階段——原理探索、規模實驗、燃燒實驗、實驗堆、示范堆及商用堆。上述聚變科學所專家向媒體披露,環流三號成果標志著我國核聚變研究正式挺進燃燒實驗階段,其下一步任務就是盡快實現聚變能量輸出。
前沿顛覆性技術
《解放日報》報道稱,聚變能源作為前沿顛覆性技術之一,目前已成為各國競相布局的新賽道。
可控核聚變究竟有何優勢?
中國網曾刊文評價,可控核聚變被譽為清潔能源領域的“圣杯”,核聚變反應不會產生核污染,并且其所需重要原料氘,在海洋中的儲量極其豐富。一旦可控核聚變技術獲得突破,海洋中的氘可供人類使用100億年。“每公升海水中就含有0.03克氘,在核聚變反應中可產生相當于燃燒300升汽油的能量。”
也正因此,從黨中央和國家的頂層設計層面,可控核聚變早已被明確為重要攻關方向。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到,強化前沿技術布局,推進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再生能源制氫、可控核聚變、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低碳前沿技術攻關。
2022年《“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支持受控核聚變的前期研發,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2023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了實施未來產業啟航行動,明確可控核聚變領域為未來能源的唯一方向。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