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訊社青海訊(記者 保積來)七月的東山,峰巒如黛,疊嶂綿延。漫山遍野的洋芋花正迎來盛放期,白色的花瓣純凈似雪,紫色的花瓣淡雅如霞,在層層疊疊的梯田間肆意鋪展。7 月 23 日,由青海省海東市互助縣委統戰部、東山鄉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洋芋花觀光節暨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在東山鄉白牙合村大墩嶺正式拉開帷幕。互助縣委統戰部、縣委宣傳部、縣總工會、團縣委、縣婦聯等單位領導參加開幕式。
開幕式上,表彰了12戶“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戶和12戶“凈美庭院”示范戶,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論述和關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先進為榜樣,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清風吹拂東山頂,文藝匯演率先點燃現場熱情。開場,一支活力四射的《帕莎女孩》,展現出了大泉村民的巾幗風采與對未來的期盼;緊接著《土族安召》、《七彩袖間贊》等舞蹈輪番上場,土族阿姑們踏著鼓點翩翩起舞,轉袖如流云翻涌,踏步似山泉叮咚。一個個充滿鄉土氣息與民族特色的節目,將土族兒女的熱情與豪邁展現得淋漓盡致,贏得了臺下觀眾陣陣掌聲。
本次活動內容豐富多元,宛如一幅異彩紛呈的民俗畫卷在大墩嶺上徐徐展開。除了精彩紛呈的開幕式文藝匯演,“老家東山” 美景攝影展更是賺足了眼球。展架上,來自互助縣攝影家協會的 100 幅作品錯落陳列,鏡頭下的東山或云霧繚繞如仙境,或梯田層疊似金浪,田間勞作的身影、土族阿姑的笑顏…… 每一幅都定格著東山的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讓觀者仿佛身臨其境,觸摸到這片土地的脈搏。
“土族非遺” 青繡展同樣人氣爆棚,各村阿姑的青繡、盤繡、香包等作品靜靜陳列。布面上交織的日月星辰、花鳥魚蟲,針腳細密如織,色彩搭配濃烈而和諧,既有傳統紋樣的古樸莊重,又不失生活氣息的靈動鮮活,指尖的溫度與歲月的沉淀在作品中交融,盡顯土族傳統技藝的獨特魅力。
鄉村花兒歌手大賽將活動推向高潮。舞臺上,各村歌手輪番登場,嘹亮的花兒唱腔穿透花海,在山間回蕩。他們用質樸的語言、悠揚的曲調,將新時代的美好生活娓娓道來,有田間地頭馬鈴薯豐收時的爽朗歡笑,有鄰里間互幫互助的溫情日常,有各族群眾手拉手跳鍋莊的深厚情誼,更有鄉村振興路上產業興旺、家園變美的蓬勃氣象。歌聲里滿是對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每一個音符都像山間的清泉,滋潤著在場每個人的心田。
東山鄉黨委書記張寶德表示,互助縣東山鄉以第二屆洋芋花開觀光節暨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為重要抓手,創新“農旅融合+文化聚力”模式。深化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讓情誼在交流中升溫;聚焦馬鈴薯特色產業,構建集良種繁育、倉儲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讓“老家東山——馬鈴薯之鄉”的品牌知名度持續提升。同時,東山鄉以賽事活動為紐帶,積極推動農體文旅商“五業”融合發展,緊盯“老家東山”這一特色名片,大力推廣東山洋芋、東山饃饃、酩餾酒、東山羊等特色產業,積極構建“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的產業格局,東山的“鄉愁味”“鄉土味”越來越濃厚,“老家東山”名片越擦越亮,東山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東山群眾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紅火。
近年來,東山鄉依托獨特的洋芋花海景觀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持續舉辦洋芋花觀光節,將農業觀光與民族團結宣傳教育相結合,擦亮“太陽花開”的特色名片的同時,更推動了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一系列活動,東山鄉的特色產業得到進一步推廣,各族群眾的交流更加密切,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共同譜寫著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的新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