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24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省級雙碳指數2022-2024年度評價報告24日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在多重壓力疊加的復雜形勢下,中國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展現出強大韌性,主要省市能源轉型和電氣化加速推進,中東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為客觀反映復雜形勢下我國省、市、自治區的“雙碳”進展態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修訂了由3個一級指標,以及9個二級指標和18個三級指標構成的中國省級雙碳指數(PCNI)評價體系。為了進一步研究重點區域的雙碳進展,切實將雙碳行動聚焦于氣候危機應對,課題組還特別邀請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針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三大重點區域開展氣候行動力指數研究,作為不同顆粒度下綠色低碳行動回顧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次評價涉及2022-2023和2023-2024兩個年度。評價結果顯示,北京在兩個年度的評價中穩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兩個直轄市在2023-2024年度評價中表現突出。最新年度得分進入前十的還有吉林、廣東、四川、江蘇、重慶、福建和湖南。而河南、黑龍江、海南、湖北和浙江處于中游偏上。
本次評價的最主要發現,是在多重壓力疊加的復雜形勢下,中國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展現出強大韌性。基于2022-2024年度省級雙碳指數評價,課題組建議,即全國一盤棋推進碳達峰,堅持目標導向,落實國務院碳排放雙控及地方碳排放目標評價考核要求,為“十五五”設定總量控制目標并推動向省級分解。建議各省區市基于自身發展階段和經濟社會資源稟賦狀況,找準自己的定位,結合“十五五”規劃,將減排任務向地市分解,并在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制定分行業碳達峰路線圖。
課題組特別建議,探索跨省能源輸送的碳排放責任共擔機制。跨省能源輸送的碳排放責任共擔機制是實現區域協同降碳的關鍵,尤其在“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背景下,需平衡能源輸出省與輸入省的權責。(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