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半個月,美國在外交場上可真是風頭出盡。
先是和日本簽了個號稱"史上最大"的貿易協議,轉頭又讓菲律賓在關稅上吃了大虧。特朗普在"真實社交"上嘚瑟得不行,結果轉頭就對華攤牌——美國財長貝森特突然放話,中美貿易談判必須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石油的事,還威脅要制裁。
好家伙,這是真把貿易協議當尚方寶劍了?但中國早就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過去60天,美國液化天然氣出口中國的數據是零;俄羅斯石油在中國進口總量的占比卻飆升,這場博弈,遠比表面看到的更精彩。
特朗普(資料圖)
前不久,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高調宣布和日本達成協議,核心就兩條:日本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對日本商品征收15%的關稅。這數字猛一看嚇人——5500億相當于日本GDP的10%,比它全年對外投資總額還高。
但仔細想想,錢從哪來?更狠的是,日本居然開放了保護幾十年的大米市場,日本政府這次真是豁出去了。
轉頭再看菲律賓。特朗普會見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談成的協議堪稱"不平等條約":美國對菲征收19%的關稅,菲律賓卻要對美國全面零關稅。
協議簽完,特朗普政府飄得不行,可問題馬上就來了:日本農民已經準備上街抗議大米市場開放,菲律賓比索因為貿易條件惡化,匯率開始劇烈波動。
就在美國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財長貝森特在CNBC采訪中突然對中國發難:"中美談判必須討論中國購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的問題!"這話可不是隨便說說,他明確威脅要對中國實施"二級制裁",甚至可能對俄油買家征收關稅,而美國,早就有這種想法,之前就有官員發出這種威脅。
特朗普(資料圖)
但中國早就有準備了。看看數據:俄羅斯石油占中國進口總量的比例已經漲了,而且全部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美國液化天然氣呢?中國已經連續60天沒有進口一滴。更絕的是,中國轉頭就和澳大利亞簽了15年的液化天然氣長約。
貝森特這話剛說完,中方懟了回去:"中國根據自身國家利益決定能源貿易,反對非法單邊制裁。"美國想把地緣政治塞進貿易談判,但中國絕不會接招。
美國的戰略困局:為什么威脅對中國沒用? 特朗普政府顯然誤判了兩件事:第一,以為用日菲協議就能嚇住中國;第二,以為能源制裁能逼中國就范。但現實很打臉——
1. 俄羅斯石油根本卡不住。中俄早就建立了繞過美元的結算系統,現在兩國貿易90%以上用本幣結算。美國就算加稅,無非是讓中俄交易成本漲點,但想斷供?普京早就放話:"中國要多少,我們供多少。"
2. 反制籌碼在中國手里。中國控制著全球60%的稀土精煉產能,去年對鎵、鍺的出口管制已經讓美國軍工企業叫苦連天。如果美國敢在能源上動手,中國完全可以進一步收緊鎢制品出口——這東西是制造F-35戰斗機的關鍵材料。
3. 美國的通脹扛不住。現在美國通脹率還在5.2%的高位,如果真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物價還得漲。別忘了,特朗普比誰都清楚經濟數據的重要性。
這場博弈早就超出了貿易范疇,美國用雙邊協議各個擊破(美日、美菲),靠制裁維持美元霸權。而中國和金磚國家擴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特朗普(資料圖)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石油貿易。過去半年,中國和沙特完成了人民幣原油交易,莫斯科交易所的人民幣交易量已經超過了美元。美國越制裁,反而加速了去美元化進程。
現在回頭看,美國這波操作——傷敵之前先自損。和日本簽的5500億投資?日本國內罵聲一片;讓菲律賓零關稅?東盟其他國家馬上要求同等待遇;威脅中國不準買俄油?結果是中國徹底放棄了美國天然氣。
下周的中美談判,大概率是各說各話:美國會堅持談能源問題,中國會咬住高科技解禁不放。但真正的勝負手早就不在談判桌上——當中國和俄羅斯的油輪用人民幣結算時,美國突然發現,自己最厲害的制裁大棒,正在變成一根橡皮棍。而想跟中國好好談,就別想著再招惹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