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特朗普這輪關稅戰找一個最慘的“受害者”,那非歐洲莫屬了。
拿德國舉個例子,自俄烏沖突開始,德國的日子,一年比一年不好過,先是北溪管道被炸毀,讓以工業作為支柱產業的德國失去了廉價天然氣來源,全國的工業生產成本上升,后是跟隨美國拜登政府搞對華脫鉤,導致德國本土企業失去了大筆中國訂單,現在,特朗普政府又發動針對全球的關稅戰,那些和美國做生意的德國企業,也笑不出來了。
從某種角度講,德國有如此境遇,實屬活該。
實事求是的講,德國作為歐洲重要的工業大國,無論是處于能源需求還是地緣政治的穩定性,德國政府都應該承擔起維持俄羅斯和歐洲關系穩定的重任,同樣,如果想要維持德國對外貿易的穩定性,德國政府應該保持和中國的良好關系。
但現實是,在新一輪俄烏沖突爆發的第一時間,德國政府并沒有思考如何解決矛盾,反而在軍援烏克蘭這件事情上,表現的十分積極,這也就直接導致了俄羅斯和德國關系的急轉直下,那條橫跨波羅的海的“友誼通道”,在現在的俄羅斯人看來,就像個笑話。
而德國和中國的關系,也是一波三折,從審查、禁止甚至拆除華為通信設備,德國在短短幾年之間,接連做出了錯誤選擇。
讓我們把視角放大,德國犯的錯誤,又何嘗不是整個歐洲犯的錯?在拜登政府時期,除了少數幾個中國的鐵桿朋友,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曾頒布過對華不友好政策,從英國的“中國間諜活動”言論,到法國對我國電動汽車征收額外關稅,再到立陶宛設置所謂辦事處……毫不客氣地說,中國和歐洲的關系,并不比中美好到哪里去。
而就在最近,歐盟高層訪華了。據報道,中方領導人近日在北京接見了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
從《人民日報》發布的報道中看,中歐領導人的這次會面還是達成了不少共識的,一是歐洲當場保證,中歐關系不受第三方影響,二是雙方保持合作,互相開放市場,三是共同踐行多邊主義,推動世界多極化……
同中方領導人合影的這兩位歐洲“談判代表”的心情看起來都不錯,都是笑容滿面,似乎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承諾。
其實,換個角度來說,有馮德萊恩這個鐵桿親美派在場,中歐竟然還能達成有關多邊主義的相關共識,還是很讓人意外的,但仔細想想,卻也是意料之中。
明眼人都能看到,過去幾年歐洲對中國的一系列打壓、針對甚至制裁,并沒有對中國的發展產生太大影響,相反,在跟隨美國對華脫鉤的過程中,歐洲經濟一直再走下坡路,尤其是中國打出的稀土審查牌,讓整個歐洲都意識到,中國并不懼怕和任何國家“脫鉤”,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卻早已離不開中國。
而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讓歐洲進一步意識到,美國已經不再是那個可以“依附”的大樹,以前他們依靠美國吸血全世界的日子已經不再,如果再跟著美國走下去,他們隨時可能成為美國維持自己“生存”的“燃料”。現在,是歐洲需要中國。
有句話還是不吐不快,特朗普關稅戰都打到歐洲門口了,歐洲才知道向中國示好,太遲了,就過去幾年歐洲的表現,一句兩句保證,很難讓人相信,如果歐洲真的有意合作,那就盡快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