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商務部日前正式發布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將于7月27日至30日赴瑞典與美方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
緊隨其后,美國財長貝森特向媒體確認將在28日、29日于斯德哥爾摩接續第三輪談判環節。貝森特更明確放話:即便歐盟最終對中、印兩國施加制裁措施,美國方面也不會推遲原有征稅計劃。
貝森特(資料圖)
貝森特的強硬表態絕非偶然。鏡頭前他保持著標志性的冷靜姿態,但言語間傳遞的信號不容混淆——“我們維持原定節奏”。盡管面臨歐盟可能采取的關稅行動,美方仍堅定不移推進對中國相關產品的加征計劃。
外界敏銳注意到與美方對壘的中方核心人員已悄然轉變。本次代表團長由劉副總理承擔重任,此變動被多國觀察家視作新一輪策略布局的信號,折射出中方在復雜博弈中的內部準備與路線調整。
當前僵局圍繞在高科技壁壘之爭。最新統計清晰揭示,單在光伏板一個領域,美國四月宣布的34%懲罰性關稅已導致輸美總值驟降六成。中國迅速祭出反制措施,對尖端芯片制造設備實施精準出口管制。數據顯示,這些設備出口規模較年初萎縮近一半。
歐盟的焦慮感正逐步超越談判桌上的中美兩國。歐盟貿易執委布魯克在布魯塞爾的一場閉門會議后難掩急切:“跨大西洋政策協調已刻不容緩。再拖延下去,我們都將被迫面對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核心議題直指歐中光伏貿易——公開市場記錄明確顯示,歐盟所需的光伏組件超過70%依賴中國供應。一旦雙邊光伏貿易在美中沖突中被裹挾下行,歐盟自身綠色轉型規劃將受到嚴峻挑戰。
美方在技術領域持續加壓。三月以來限制清單不斷加厚,十余類高端芯片及生產設備被列入禁止對華輸出名錄。
貝森特(資料圖)
來自硅谷的匿名意見更具代表性:“技術鎖鏈在越收越緊,但鏈條緊繃時崩斷的未必只是被束縛者。”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警告,切斷對華市場將導致美國芯片企業每年損失約250億美元,影響近十萬個工作崗位。
特朗普方面訪華行程懸而未定進一步加劇不確定性。雖然美中關系框架下兩國元首會晤日程并未廢止,但雙方迄今未對外公布具體路線圖。
貝森特團隊私下稱“此訪推進須以談判取得可信進展為基礎”。匿名白宮助理向《華爾街日報》坦言:美方在知識產權壁壘及科技保護條款方面立場堅定未有松動。這被業界解讀為談判前景或面臨更大波動。
歐盟內部正在經歷煎熬。27個成員國代表連日來在布魯塞爾激辯至深夜,試圖協調統一的對華經貿路徑。德國企業高層發出警告:“失去中國供應源相當于綠色轉型進程至少倒退三年,歐洲沒有建立備選供應鏈的時間。”
具體困難包括歐盟區域內光伏組件生產成本平均高于中國產35%,且新產能落地周期至少需18個月。時間與成本的雙重壓力使歐盟內部的分歧持續加劇。
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談判桌上,美中代表各自翻動手中的文件材料。文件背后是價值數千億的貿易通路與牽涉全球的供應鏈網絡。
貝森特(資料圖)
窗外波羅的海夏風輕拂而過,而窗內的每一頁決策都承載著不同經濟體的轉型之路和千萬就業崗位的安危。各方最終在貿易困局中的進退選擇,或許會在整個體系的天平上刻下深刻的印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