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在中醫理論中被尊為“先天之本”,不僅負責水液代謝,更主宰生長發育、生殖功能與骨骼健康。
偏偏是個“悶葫蘆”,壞了也不輕易喊疼。
一旦它真要撐不住了,就會讓人追悔莫及。
如果我們細心點,其實可以在尿毒癥之前,發現的求救信號,不再錯失干預良機。
1
—The First—
當腎悄悄喊“累”
那些隱秘的求救信號
1.水腫,不是胖了那么簡單
早上起來,眼泡腫得像哭過,臉繃得緊緊的;到了下午,腳踝和小腿一按一個坑,久久不回彈——這不是胖了,是水排不出去了。
這像“水邪泛濫”,腎氣不足,脾也虛了,水濕停在皮膚腠理間,人就“泡”起來了。
輕的也許只是早晨臉腫,重的會蔓延到全身,甚至胸腔腹腔積水,這就不是小事了。
2.夜尿多,不是喝水多了
明明沒喝太多水,夜里卻要起來兩三趟,尿量還不少。這不是年紀大了的正常現象,是腎的“收攝”能力弱了。
這是“腎氣不固”,尤其尿色淡、人還怕冷時,說明腎陽不足,像爐火不旺,蒸騰不動水液,只能“直來直去”排出去了。
3.尿變樣,是腎在“漏水”
泡沫尿:尿完一低頭,泡沫像啤酒沫似的堆著,久久不散。這多半是蛋白漏出來了,腎的“濾網”破了洞。
血色尿:尿色像洗肉水,甚至濃茶色,那是血悄悄混進去了,腎小球或小管可能受傷了。
泡沫尿是“精微下泄”,脾腎守不住營養;血色尿是“陰虛火旺”或“氣虛不攝”,腎絡受傷了。
4.血壓過山車,是腎在作祟
血壓忽高忽低,頭暈、心慌跟著來。別光怪心臟,可能是腎在“鬧情緒”。腎是調節血壓的重要器官,它不好了,血壓就容易亂套。
這常是“肝腎陰虛,肝陽上亢”,陰不足壓不住火,人就容易頭脹面紅、血壓飆升。
2
—The Second—
腎臟“垮掉”
是日積月累的虛與堵
腎在中醫眼中,是“先天之本”,藏精、主水、納氣。它像個默默工作的老黃牛,但長期過勞、受寒、吃錯、累心,都會讓它慢慢虛損
虛:腎陽虛了,就像爐火不旺,水濕泛濫成水腫;腎陰虛了,如同河水干涸,虛火就往上竄,人燥血壓高;
:濕濁、瘀血堵在腎絡,尿毒排不出去,身體就“中毒”了,嘴里有尿味、皮膚瘙癢都來了。
古人早就警告:“腎病者,溺毒上逆,口鼻出腐穢之氣,如敗卵、如死魚。”(《諸病源候論》)——說的就是腎衰晚期那股特殊體味,那是腎徹底“罷工”的信號。
3
—The Third—
護腎是每天的小堅持
腎垮了再治,不如早點好好養。中西醫在“護腎”這件事上,其實默契得很。
1
管住“上游病”
糖尿病、高血壓是傷腎兩大“元兇”。血糖壓不住,腎血管就像泡在糖水里被腐蝕;血壓控不好,腎小球硬得像老樹皮。
糖尿病腎,建議喝山藥黃芪水,補氣養陰,穩住血糖波動;高血壓腎,則可以用枸杞菊花茶,滋腎平肝,輔助降壓。
2
吃藥學會挑
別自己亂吃藥!有些藥很傷腎。
西藥:止痛片、某些抗生素(慶大霉素)、造影劑;
中藥:含馬兜鈴酸的關木通、廣防己,以及長期大劑量用雷公藤。
吃藥遵醫囑,定期查腎功能。
3
吃飯要清淡
重口味是腎的“慢性毒藥”
鹽多→水腫、血壓高→傷腎;蛋白過量→尿素氮堆積→累腎。
水腫怕冷時,可以喝黑豆茯苓湯(黑豆30g+茯苓15g),溫腎利水;泡沫尿多時,可以煮芡實小米粥,固腎澀精。
4
體檢要勤快
別等有癥狀才查腎!
檢查腎功能,有兩個關鍵項: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mg/g就是早期腎損傷警報;
腎小球濾過率(eGFR:<60提示腎功能減退。
中醫也看舌把脈,舌淡胖有齒痕是脾腎陽虛;舌紅少苔是肝腎陰虛,這些信號比肌酐升高來得更早。
真到了腎衰竭(即尿毒癥),也別絕望。
西醫析是“人工腎”,能救命;中醫調理是“修內功”,能延緩惡化、改善生活質量。
透析不可怕,是續命的關鍵。
若有需要可咨詢中醫,配合中藥溫陽,能減輕透析后的乏力、惡心。
護腎,說到底就是護命。每天少點鹽、多喝一口水、按時睡一覺、定期查次尿——這些小事,才是對那個沉默的“凈水器”,最深的溫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