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一份報告橫空出世,聲稱“中國正在取代美國全球超級大國地位”。這份由民主黨議員主導的文件,指責特朗普政府上任半年就“嚴重削弱美國競爭力”,為中國崛起創造條件。短短24小時內,全球媒體轉發量超過500萬次,話題熱度瞬間引爆。
耐人尋味的是,面對這種“世紀預言”,中國外交部的反應異常冷靜。發言人林劍在記者會上只用了三組關鍵詞回應:“不搞惡性競爭、不搞大國對抗、不取代任何人”。這三句話如利劍般直指報告本質——冷戰思維的延續。
美國對華“捧殺”戰術并非首次使用。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將經濟騰飛的日本視為“重大威脅”,通過貿易戰和《廣場協議》強行打壓。結果日本陷入“失去的三十年”,經濟一蹶不振。如今,同樣的劇本試圖套用在中國身上。
美國決策層似乎永遠無法理解:世界上有人練肌肉不是為了打人,而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這種認知差異源于兩種世界觀的根本對立。
冷戰思維信奉的是非黑即白、贏家通吃的邏輯。在這種模式下,國與國之間只能是永恒競爭者,崛起的力量必然構成威脅。而中國傳統文化崇尚“以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更深層的問題在于,“超級大國”這個概念本身就是西方殖民歷史的產物,自帶支配與服從的邏輯。當美國覺得自己“光芒黯淡”,便下意識尋找那個“挑戰者”,然后把自己的思維模式投射到對方身上。
咱中國的發展目標很純粹——讓14億多人過上好日子。從脫貧攻堅到綠色轉型,從科技創新到共同富裕,哪一項是為了取代美國?
中國選擇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不搞美蘇那種全面對抗,不追求技術封鎖壟斷,而是通過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開拓新路。
“一帶一路”倡議就是最佳例證。這不像某些國家的軍事聯盟,而像一條紐帶,把大家連在一起,互通有無,共同發展。截至2023年底,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創造數百萬就業崗位。
再看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行首列至今,累計開行超過7萬列,連接歐亞大陸200多個城市,運輸商品達6萬多種。德國杜伊斯堡、波蘭華沙、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都因此獲得新的發展機遇。這不是誰主導誰,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著來。
中國的發展哲學簡單而深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當美國還在用60年前的老劇本解讀21世紀的新故事時,中國已經書寫著全新篇章。
報告風波未平,特朗普突然在賓夕法尼亞州能源峰會上拋出令人意外的表態:美國將“以非常友善的方式與中國競爭”。這八字方針與半年前高調發動的關稅戰形成戲劇性反差。
特朗普為何變臉?經濟現實給出了答案。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加征關稅的策略產生反效果:美國企業運營成本驟增,消費品價格持續攀升,消費者負擔加重。
技術封鎖同樣未能奏效。中國芯片產業在壓力下實現突破,加速發展,部分美國企業甚至開始采購中國零部件。若強行全面脫鉤,美國企業年利潤損失將超過200億美元2。
特朗普的“友善競爭”實質是競爭方式的調整。在匹茲堡能源峰會上,他一面宣稱“美國不會讓中國超越”,一面默許英偉達向中國銷售特供版H20芯片。這種看似矛盾的做法,暴露了美國在遏制中國問題上的戰略困境。
與此同時,中國始終保持清醒。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回應特朗普表態時,再次亮明三項原則: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這既是對美方單邊主義的回應,更為中美互動劃定了清晰底線。
隨著8月臨近,中美關系迎來關鍵節點。雙方將于8月初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第三輪高層貿易談判。這次會談背景特殊——5月達成的90天關稅“休戰”協議將于8月12日到期。
美方核心訴求明確:延長關稅休戰期,避免新一輪高關稅沖擊美國企業;推動中國縮減制造業過剩產能;在技術出口管制領域維持“小院高墻”策略。中方立場同樣堅定:取消所有單邊加征關稅,停止技術封鎖,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談判最可能的結果是短期關稅緩和,概率達50%-60%。雙方可能延長關稅休戰期3個月,部分商品關稅下調,半導體設備出口限制局部放寬。而全面協議可能性不足30%,談判破裂風險約20%。
未來三年中美博弈將呈現“雙軌并行”特征。在關稅問題上,美國可能逐漸軟化立場;科技競爭仍是焦點,但中國在應用層面的突破已迫使部分美國企業繞開政府限制尋求合作。這種既對抗又合作的矛盾狀態,正成為大國關系的新常態。
美國報告的出臺恰逢全球南方國家群體性崛起的歷史時刻。當發展中國家渴望擺脫“選邊站”困境、探索獨立自主道路時,美方試圖用冷戰劇本捆綁國際關系的做法顯得格格不入。
近年來國際格局深刻演變:金磚國家從5個擴展到11個,上合組織成員國持續增加,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占比升至4.5%,成為第四大支付貨幣。這些數字背后是國際秩序的根本性變化——單極霸權時代正在落幕,多極化格局勢不可擋。
中美作為全球前兩大經濟體,相處之道不僅關乎兩國利益,更影響人類前途。氣候變化、疫情防控、糧食安全、能源轉型等全球性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沒有任何國家能獨自解決這些問題,合作是唯一出路。
咱中國用四十多年證明,發展可以有另一種可能:不需要犧牲他國利益,不通過制造對手定義自身,只需保持戰略定力,走好自己的路。
人民幣全球支付占比升至4.5%,金磚國家從5個擴展到11個,150多個國家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這些數字無聲訴說著時代變遷。當特朗普說出“以非常友善的方式與中國競爭”八字方針時,華爾街分析師們會心一笑——他們知道,這是市場力量倒逼出的務實。
世界需要的不是新霸主,而是新合作模式。中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咱中國不爭霸,但歷史的進程已經贏麻了。
信息來源:美國會報告稱“中國正實施取代美國地位的長期戰略”,中方回應
2025-07-18 15:40·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