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
八年前的我,在公司只是個普通技術員,一個月拿著6000的薪水,眼看著城市里的房價一天天飆升,感覺自己像是被高樓壓得喘不過氣!
和女朋友談了兩年的戀愛,本以為可以談婚論嫁,結果因為買不起房、給不出彩禮,兩人只好含淚說再見!事業無望,愛情破碎,我的生活陷入了無盡的黑夜。
就在這時,公司決定要開拓印度市場。之前派去的女技術員才待了半個月就嚎啕大哭地回來了,其他同事要么手頭工作一堆,要么對印度興趣缺缺!
我那時心灰意冷,想著換個環境或許能換換心情,加之對異國文化的好奇,就自告奮勇,決定前往印度。
這一去就是兩年,從最初的生疏到后來能夠用一點印地語買菜還價。
初到印度
剛踏上印度的土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臟亂差”!
我被安排在德里一個算是高檔的住宅區,住戶多是些社會精英和外國人,小區內環境還算是人間仙境。
但一出了這小天地,外面的世界簡直是地獄模式:街上垃圾成堆,蒼蠅圍著垃圾轉,偶爾還有牛在垃圾堆里覓食,好似在逛自助餐。
德里夏天的氣溫能到四十多度,那氣味兒,簡直是生物武器!
不遠處就是貧民窟,低矮的黑色棚戶里擠滿了人,一家五六口擠在幾平米大的空間里,街道狹窄,污水橫流,小河溝里漂著五彩斑斕的垃圾。
之后的出差讓我見識了孟買、蒲那、海德拉巴和金奈等地。孟買市中心尚有幾棟高樓,但其他地方,大部分街道兩旁都是三四層的小樓,稀罕見摩天大樓。
和印度人的“友好”交流
漸漸地,和印度人打交道的機會越來越多,我也開始逐漸了解到他們對我們的一些“特別”看法。尤其是當他們得知我是中國人后,總愛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真的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那么大?
在他們眼里,我們中國人有點傻,我們的飲食又貴又不安全,過的生活又累又窩囊。聽到這些,我不是生氣,反而覺得挺有趣,這不就是鏡像版的我們對他們的看法嘛!
孟買,印度的“上海”?
到了孟買,發現這地方和我想的不一樣。在這邊的印度人有種說不出的自信,他們一本正經地告訴你:“孟買比上海發達多了!”看來,他們覺得我們這些人,都還活在樹上呢。
孟買被冠以印度最大的貿易金融中心,高樓林立,豪華公寓擠滿了城市的天際線,著名的銀行和證券交易所比比皆是。
住在這里的人開始幻想他們的城市已經超越了上海!聽著這話,我差點沒噴出一口老血,原來自信也可以無視現實!
這些印度網友的豪言壯語,在孟買的商業區富人區看起來確實發展得不錯,但走進那些所謂的發達背后,還藏著印度最大的貧民窟!
高樓大廈和破舊棚屋就像是兩個平行世界,住在高樓里的可能還在夢見比爾·蓋茨的生活,而棚屋里的人卻在垃圾堆里尋找下一頓飯!
比起我們的上海,孟買的這種發達可真讓人哭笑不得。
“富豪”中國人的誤會
在印度人的眼里,能去印度旅游出差的中國人都是走路帶風的大款。
初到印度,這種誤解讓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連房子都買不起,結果一出國,突然變成了富豪?這邏輯跳躍得有點大!
稍微了解了下中印經濟差異,我才恍然大悟。
事實是,印度和中國人口相當,不過印度的人均GDP僅有2000美元,不及中國的五分之一!
你看,在印度,一個出租車司機一個月工資六百塊,白領月入2000就算體面,5000元的月薪在印度你都能被視為富豪了。
因此,中國人在印度街頭稍顯富態就成了移動的ATM!印度人或許覺得我們大方,或許覺得我們好忽悠,反正他們總能找機會向我們伸手!
印度街頭的“小生意”
你要是在孟買的大街上走一圈,坐個突突車,司機知道你是中國人,那價格立馬翻幾番!
不仔細砍價,他們還想著你不會找零錢。在公司里也是,從買個菜到采購辦公設備,你不留神,價格就能被抬高到離譜。
別說大人了,連小孩都加入了這場“敲竹杠”的樂趣。
走在路上,如果你給了一個要錢的小孩一些零錢,立馬就能吸引一大群小孩圍上來,要是你不繼續給,他們就可能用不太雅的印地語送你幾句“祝福”,甚至丟你幾塊石頭!
還有些印度女人,在你游玩時突然跳出來表演一段舞蹈,跳完后就伸手要錢!你若是不給,她們可不客氣!能堵著你半天不讓走。
寶萊塢自戀狂
走在孟買的繁華大街上,你會發現印度人對自家電影的熱愛幾乎是有點盲目的!他們堅信,沒有哪國的電影能比得上寶萊塢的作品,尤其是和中國的電影比,他們總是點頭表示,“你們那電影,哎,差遠了!”
最近這些年,寶萊塢確實是風頭正勁,電影如《三傻大鬧寶萊塢》和《摔跤吧,爸爸》在印度國內外轟動一時,連我們中國觀眾都掏錢買票,樂此不疲!
面對這樣的成績,印度電影愛好者們更是信心滿滿,一副“我們電影已經征服全世界”的得意洋洋樣。
“你看,我們的電影多有深度,多好笑,多感人!”
一個印度朋友在我面前如是說,仿佛他親自參與了制作似的!他們覺得,比起中國的電影,他們的作品更接地氣,更能揭露社會現象,更能打動人心。
印度人認為我們不講衛生
在印度,最讓我意外的文化差異莫過于個人衛生習慣。
“你知道嗎,我們用手洗,比你們用紙干凈多了。”
司機在我第一次詢問印度廁所為何沒有廁紙時這樣告訴我。
這話讓我差點從突突車上摔下來,不是因為車顛,而是實在太震驚了。
“我們用水洗,你們用紙,哪個更干凈自然一目了然。”司機得意洋洋地解釋。好吧,從此以后,每次上廁所我都會深深思考人類文明的多樣性。
自從那次對話后,司機就成了我的“文化導師”,不停地向我推薦用手的種種好處,好像這不僅僅是清潔方式,簡直是一門生活哲學。
雙方的食物大戰
印度的食物,對我來說是一場味蕾的考驗!一切蔬菜都要做成糊糊,每頓飯都像是對腸胃的極限測試。
剛到印度時,我因好奇嘗試了咖喱,結果痛苦地發現,我的腸胃完全不買賬!
而對印度人來說,中國菜也是疑點滿滿。提到中國人吃豬肉牛肉,他們的表情就像是聞到了什么不可名狀的惡臭。
我的司機曾經嚴肅地勸我,“你應該戒掉豬肉,豬臟,而且吃牛肉在我們這里是大罪!”
當我向他展示雞爪和皮蛋的照片時,他驚恐的樣子讓我差點笑出聲來,從此他再也沒敢提起讓我吃素的事。
宗教信仰,我們真的需要嗎?
在印度,宗教是生活的一部分,幾乎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信仰。相比之下,我們大都不那么重視宗教。當地人對此有些不理解,甚至帶著點優越感!有次,一個印度朋友問我,沒有神靈的庇護,我們怎么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靠自己啊。”我回答!
他搖頭,用一種同情的口吻說:“真可憐,沒有神靈,你們怎么可能解決任何問題呢?”
印度司機的猛料時刻
坐在孟買的突突車上,把自己工資不多、買不起房車、出不起彩禮導致女朋友分手的苦水倒給了司機。他聽后,不僅不同情,反而來了一段熱情洋溢的演講。
“哥們兒,你們的女人也太狠了吧!怎么能對男人提那么多天價要求呢?房子車子彩禮,簡直是把男人當提款機!”司機激動地搖頭晃腦。
他一邊開車一邊繼續說:“你看看我們印度男人,你看看我,我結婚時啥彩禮沒出,什么房子車子都沒操心。老丈人還倒貼了我20萬盧比(大約2萬人民幣),還送了一輛摩托車呢!連這部新手機也是我老丈人買的。你看,我們印度男人多瀟灑,你們中國男人怎么就這么窩囊,活得沒點尊嚴。”
話鋒一轉,他又開始八卦我們的經理。
“你看你們經理,就不像個男人。整天對老婆唯唯諾諾的,一點威嚴都沒有。聽說還天天在家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這像什么話。”
司機不屑一顧,仿佛這是個天大的笑話。
“上回我親眼看到他給老婆揉肩按摩,最后竟然還給老婆捏腳。天哪,這簡直太可怕了!在印度,只有最低等的仆人才會做這種事,你們男人在家里過的都是什么日子?還算是男人嗎?”
他一邊開車一邊搖頭,就像看到了什么不該看的場景。
聽他這么一說,我就好像回到了舊社會,感覺真是有點恍如隔世!
印度的男尊女卑風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越來越了解印度的文化。
在這邊,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羅摩衍那》這樣的宗教經典中,就有好多教導女人要無條件服從男人的內容。
大部分印度女人都很難找到工作,社會普遍對女人有一種排斥感,哪怕是餐館服務員這樣的崗位,也大都是男人擔任。
結婚時,男方不需要支付彩禮,反而女方必須給出高額的嫁妝。這導致許多新娘因為嫁妝問題受到虐待,甚至有些新娘因為嫁妝不足而被殘忍殺害的可怕事件。
印度式建筑速度
到印度的頭幾周,我就在附近發現了一個建筑工地。老板心比天高,打算蓋個四層小樓!
剛來時,工地已經忙到第二層了。我以為回去的時候能看到一座完工的大樓,沒想到兩年后我離開時,才剛剛開始搞第三層。
每天過去,看那工地上的景象,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工人們大多數時間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侃大山。一個人在搬磚,三個人在旁邊圍觀,還指點江山。
不時地,就聚在一起喝茶聊天,有聊不完的家長里短!下午時分,太陽還掛在天上,已經收工回家了!這速度,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蓋樓,還是在搞社交俱樂部。
“你們中國人太瘋狂了”
有一天,我忍不住跟司機聊起這事,想聽聽他怎么看?
沒想到,這哥們兒來了一番大道理:“你們中國人太急躁了,都是工作狂,生活都不會享受!我們印度人做事從不急,慢慢來,享受生活的每一刻。要不是你們付的工資比較高,我還真不想這么辛苦工作呢。”
當我告訴他,我們有不少公司是996工作制,他聽后幾乎要跳起來了:“這也太瘋狂了吧!我們印度人遇到這種情況,早就罷工了!”
我試圖向他解釋,是這種高效率支撐了快速發展,“正因為愿意接受996,經濟才能快速增長,才能迅速發展。”
但他聽后只是笑了笑,用一種看透了世事的眼神看著我:“那又怎樣?你不是還是買不起房,結不了婚嗎?忙忙碌碌一輩子,你過得還沒有我悠閑呢!”
說到最后
印度和我們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都覺得對方的生活方式很奇怪,但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也許我們不必過于執著于誰的生活方式更好。
因為最終,能讓自己幸福滿足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